单选题弯曲试验时,支棍间距离应确定为()厚度。A弯芯直径加2.5倍的试件B弯芯直径加3.5倍的试件C弯芯直径加3倍的试件D弯芯直径加3倍的试件

单选题
弯曲试验时,支棍间距离应确定为()厚度。
A

弯芯直径加2.5倍的试件

B

弯芯直径加3.5倍的试件

C

弯芯直径加3倍的试件

D

弯芯直径加3倍的试件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塑料弯曲试验时,要求试验跨度为试样厚度的()倍。

钢筋的弯曲试验结果,应按相关产品标准要求评定,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弯曲试验后不使用放大仪器观察,试样弯曲外表面无可视裂纹应评定为合格。()

支辊式弯曲装置支辊间距离按确定,在试验期间应保持()。

下列不符合《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中支辊式弯曲装置的要求是()A、支辊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B、除非另有规定,支辊间的距离应按l=(D+3、)±0.5A公式计算C、在试样弯曲试验期间,支辊间的距离应保持不D、支辊直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标准中没有规定并不代表是错的

弯曲试验判定为微裂纹时,其结果应判定为()。A、合格B、不合格C、应重试再依据判定要求判定

怎样选择冷弯试验时两支辊间的距离。

厚度较大的焊件,进行弯曲试验时最好选择侧弯。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中支辊式弯曲装置的要求有支辊直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厚度或直径大于25mm钢材的弯曲试验试样,可经单面刨削使其厚度减至不小于25mm,进行试验时未加工面应位于受拉变形一侧。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采用支辊式弯曲装置,支辊间距离l应为()A、D+2.5aB、D+3aC、(D+3a)±0.5aD、(D+2.5a)±0.5a

弯曲试验时,两支辊间的距离为()。(d为弯心直径,a为试样厚度)A、d+2aB、d+2.5aC、C.(d+2.5±0.5a

冷弯试验时,试样弯曲外表面金属基体上出现了开裂,其长度为1.5mm,宽度为0.6mm,试验结果应评定为()。A、微裂纹B、裂纹C、裂缝

弯曲试验后试验报告中试验条件包括()A、试样宽度B、试样厚度C、弯曲压头直径D、弯曲角度E、试样重量

对于厚度a>25mm的材料做弯曲试验的仲裁试验时,试样()。A、用全厚度试样B、用减薄加工成厚度25mm的试样C、厚度没有规定

调整多轴棍矫正机轴辊之间的距离时,要求钢板进口处上下轴辊之间的距离比钢板厚度();钢板出口处上下轴棍之间的距离与钢板的厚度()。

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试验中,两个圆筒间的距离是()A、弯曲轴直径+2mm+1倍试件厚度B、弯曲轴直径+2mm+2倍试件厚度C、弯曲轴直径+1mm+2倍试件厚度D、弯曲轴半径+2mm+2倍试件厚度

下列符合《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中支辊式弯曲装置的要求的是()。A、支辊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B、除非另有规定,支辊间的距离应按l=(D+3A)±0.5A公式计算C、在试样弯曲试验期间,支辊间的距离应保持不变D、支辊直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时保温时试件应放在支起的平板玻璃上,试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A、5mmB、10mmC、15mmD、20mm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的弯曲装置有()。A、支棍式B、BV型模具式C、虎钳式D、翻板式

多选题下列符合《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中支辊式弯曲装置的要求()AB、除非另有规定,支辊间的距离应按l=(D+3±0.5A公式计算。

单选题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试验中,两个圆筒间的距离是()A弯曲轴直径+2mm+1倍试件厚度B弯曲轴直径+2mm+2倍试件厚度C弯曲轴直径+1mm+2倍试件厚度D弯曲轴半径+2mm+2倍试件厚度

单选题金属材料弯曲试验,采用支辊式弯曲装置,支辊间距离l应为()AD+2.5aBD+3aC(D+3a)±0.5aD(D+2.5a)±0.5a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中支辊式弯曲装置的要求是()A支辊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B除非另有规定,支辊间的距离应按l=(D+3、)±0.5A公式计算C在试样弯曲试验期间,支辊间的距离应保持不D支辊直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标准中没有规定并不代表是错的

多选题金属材料弯曲试验的弯曲装置有()。A支棍式BBV型模具式C虎钳式D翻板式

单选题钢筋焊接弯曲试验时,当有两个试件发生断裂,()。A判定为合格B应进行复验C判定为不合格D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单选题钢筋焊接接头弯曲试验试样的长度宜为两支棍内侧距离另加()mm。A100B150C200D250

单选题焊接钢筋弯曲试验时,应使()。A焊缝中心与压头中心线一致B焊缝中心几何垂直C焊缝中心与支棍中心线一致D焊缝中心与支棍间距中心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