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最接近于(  )m。A3.70B3.90C4.12D5.20

单选题
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最接近于(  )m。
A

3.70

B

3.90

C

4.12

D

5.20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规定,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m~30m范围内时,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zn=b(2.5-0.4lnb)=1.6×(2.5-0.4ln1.6)=3.70m。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较厚的坚硬黏性土层,其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50MPa,或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80MPa时,zn可取至该层土表面。故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为3.70m。

相关考题:

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後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x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简化公式计算, 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20B 26C 28D 30.5

条件同题15,不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试问,条形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B.5.0C.8.0D.12.0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1.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最接近于(  )m。 A. 3.70 B. 3.90 C. 4.12 D. 5.20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 )。A.采用应力比法计算B.采用修正变形比法计算C.按基础面积计算D.按基础宽度计算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时,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是( )。A.应力比,即附加应力:自重应力=1:0. 2B.应力比,即附加应力:自重应力=1:0. 1D.zn =b(2.5 -0.4lnb)

关于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地基变形量计算,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时,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B、当地表下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率接近塑限时,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C、收缩变形计算深度取大气影响深度和浸水影响深度中的大值D、膨胀变形量可通过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

对膨胀土地区的建筑进行地基基础没计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地表有覆盖且无蒸发,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B、当地表下1m处地基土的含水量接近液限时,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C、收缩变形量计算深度取大气影响深度和浸水影响深度中的大值D、膨胀变形量可通过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

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2m×2m,基底附加压力P0=185kPa,基础理深2.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5kPa,如图1和表1所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4.5m内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  )mm。A.110B.104C.85D.94

某独立柱基尺寸为4mX4m,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13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80kPa,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独立柱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变形计算深度为基础底面下6.0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φs=0.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得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A.17mm B.15mm C.13mm D.11mm

某单层建筑位于平坦场地上,基础埋深d= 1.0m,按该场地的大气影响深度取胀缩变形的计算深度zn=3.6m,计算所需的数据列于表8-9,试问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1987)计算所得的胀缩变形量最接近( )mm。A. 20 B. 26 C. 44 D. 63

某独立柱基尺寸为4m×4m,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13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根据表3-8所提供的数据,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独立柱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变形计算深度为基础底面下6.0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ψs=0.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得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 )mm。A. 17 B. 15 C. 13 D. 11

某柱下扩展锥形基础,柱截面尺寸为0.4m×0.5m,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见图5-13。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假定黏性土层的下卧层为基岩。假定基础只受轴心荷载作用,且b1为1. 4m;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底的附加压力值po为150kP。试问,当基础无相邻荷载影响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取至基岩顶面。(A)21 (B)28 (C)32 (D)34

如图所示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2.5m,埋深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轴向荷载为Fk=1650kN。用简化方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为(  )m。 A. 4.5 B. 5 C. 5.5 D. 7.5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计算?( )A.应力比法B.修正变形比法C.按基础面积计算D.按基础宽度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的最安全的方法,以下正确的是( )。A、取仅与基础宽度有关的宽度比法B、考虑基础宽度影响,取由计算深度向上厚度为△z土层的沉降值小于总沉降值一定比例的应变比法C、取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10%或20%的应力比法D、取简化的与基础形状有关的经验公式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在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宽在1~30m内时,基础中点的变形计算深度为zn=6(2.5-0.41nB.B、当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可取至基岩表面C、当存在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50MPa的较厚坚硬黏性土层时,zn可取至该土层表面D、当存在压缩模量小于80MPa的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时,zn可取至该土层表面

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对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为1~30m时,变形计算深度可根据基础宽度按简化公式zn=b(2.5-0.41nB.计算求得B、对独立基础变形计算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不应小于1.5倍基础宽度且不宜小于5mC、变形计算深度应满足计算深度向上取△z(按规范取值)厚的土层计算变形值小于地基计算变形量的2.5%D、当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或厚层坚硬土层时,计算深度可取至该层土表面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总沉降量时,如何确定地基沉降深度?(

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孔的深度应为()A、1.5~3倍基础宽度B、地基主要受力层厚度C、≥5mD、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单选题当无相邻荷载影响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简化公式,计算该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为(  )m。A1.6B3.0C4.0D4.5

单选题假定条件同(4)。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简化公式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B26C28D30.5

问答题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总沉降量时,如何确定地基沉降深度?(

单选题条件同(3),不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试问,条形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B5.0C8.0D12.0

单选题《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的最安全的方法,以下正确的是( )。A取仅与基础宽度有关的宽度比法B考虑基础宽度影响,取由计算深度向上厚度为△z土层的沉降值小于总沉降值一定比例的应变比法C取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10%或20%的应力比法D取简化的与基础形状有关的经验公式

单选题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对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为1~30m时,变形计算深度可根据基础宽度按简化公式zn=b(2.5-0.41nB.计算求得B对独立基础变形计算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不应小于1.5倍基础宽度且不宜小于5mC变形计算深度应满足计算深度向上取△z(按规范取值)厚的土层计算变形值小于地基计算变形量的2.5%D当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或厚层坚硬土层时,计算深度可取至该层土表面

单选题在确定预压法中砂井的深度时,对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砂井深度至少应超过最危险滑动面的()距离时。A2mB4.5mC5mD10m

多选题关于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地基变形量计算,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A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时,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B当地表下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率接近塑限时,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C收缩变形计算深度取大气影响深度和浸水影响深度中的大值D膨胀变形量可通过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