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站址迁移后,新旧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差在(),年内迁站前本站气压的月平均值和月平均最高、最低值及月极端最高、最低值,均须订正到迁站后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处相应的本站气压值,然后才能合并作年统计。A1.5m以上、150.0m以内时B5.0m以上、100.0m以内时C1.5m以上、500.0m以内时D1.5m以上、100.0m以内时

单选题
站址迁移后,新旧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差在(),年内迁站前本站气压的月平均值和月平均最高、最低值及月极端最高、最低值,均须订正到迁站后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处相应的本站气压值,然后才能合并作年统计。
A

1.5m以上、150.0m以内时

B

5.0m以上、100.0m以内时

C

1.5m以上、500.0m以内时

D

1.5m以上、100.0m以内时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气表-1封面上,气压表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动槽式气压表是填写()的拔海高度,定槽式气压表是填写()的拔海高度。均以米为单位,取()。

台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m时,高度差订正值C按C=34.68h/(t+273)求得,其中t采用()。A、气压表附温的平均值B、观测时的气温t与前12小时的气温平均值C、本站年平均气温值D、月平均气温值

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为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提供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时,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月报表封面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未经实测的,其高度值()。

气压的方式位X=4,表示的含义为()。A、本站气压每天4次定时和自记日最高、最低值共6组;海平面气压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B、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段,每段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C、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段,每段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D、本站气压每天24次定时值和日最高、最低值及出现时间共28组,分为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和最高值及出现时间、最低值及出现时间)为16组;海平面气压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E、本站气压每天24次定时值和日最高、最低值及出现时间共28组,分为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和最高值及出现时间、最低值及出现时间)为16组;海平面气压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2个记录,每个记录12组。

为了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米,或拔海高度差在()米以上的,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为了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为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资料提供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时,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一天中,气温有两个最高值和两个最低值,而气压只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土壤表面月平均温度最高值出现在()月和()月,最低值出现在()月和()月。

站址迁移后,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的要求是()。A、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1000米B、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C、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D、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

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在2000m以内,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下,迁站时可不用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中必须包括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状况。A、年平均值B、月平均值C、极端最高值D、极端最低值

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米、或海拔高度差在()米以上、或(),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站址迁移后,新旧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差在(),年内迁站前本站气压的月平均值和月平均最高、最低值及月极端最高、最低值,均须订正到迁站后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处相应的本站气压值,然后才能合并作年统计。A、1.5m以上、150.0m以内时B、5.0m以上、100.0m以内时C、1.5m以上、500.0m以内时D、1.5m以上、100.0m以内时

站址迁移后,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以下需要在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的有().A、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B、海拔高度差在200米以上C、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D、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5000米

某站7月迁站,新旧站址水平距离15.5km,旧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31.5m,新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差在21.6m,编制气表-21时().A、迁站前后的本站气压不能合并作年统计B、迁站前本站气压须订正到拔海高度21.6m处相应的本站气压值后才能合并作年统计C、迁站后本站气压须订正到拔海高度31.5m处相应的本站气压值后才能合并作年统计

为了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为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提供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或海拔高度差在()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时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填空题土壤表面月平均温度最高值出现在()月和()月,最低值出现在()月和()月。

填空题气表-1封面上,气压表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动槽式气压表是填写()的拔海高度,定槽式气压表是填写()的拔海高度。均以米为单位,取()。

多选题站址迁移后,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以下需要在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的有().A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B海拔高度差在200米以上C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D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5000米

填空题为了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米,或拔海高度差在()米以上的,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单选题某站A文件每天本站气压有24次定时值和日最高、最低值及出现时间,海平面气压有4次定时值,则A文件中气压的方式位=()。A6BDC0DBECF8

填空题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为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提供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时,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单选题台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m时,高度差订正值C按C=34.68h/(t+273)求得,其中t采用()。A气压表附温的平均值B观测时的气温t与前12小时的气温平均值C本站年平均气温值D月平均气温值

单选题压的方式位X=4,表示的含义为().A本站气压每天4次定时和自记日最高、最低值共6组;海平面气压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B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段,每段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C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段,每段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D本站气压每天24次定时值和日最高、最低值及出现时间共28组,分为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和最高值及出现时间、最低值及出现时间)为16组;海平面气压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E本站气压每天24次定时值和日最高、最低值及出现时间共28组,分为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和最高值及出现时间、最低值及出现时间)为16组;海平面气压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2个记录,每个记录12组。

单选题某站7月迁站,新旧站址水平距离15.5km,旧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31.5m,新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差在21.6m,编制气表-21时().A迁站前后的本站气压不能合并作年统计B迁站前本站气压须订正到拔海高度21.6m处相应的本站气压值后才能合并作年统计C迁站后本站气压须订正到拔海高度31.5m处相应的本站气压值后才能合并作年统计

填空题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米、或海拔高度差在()米以上、或(),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