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双方约定合理损耗为2%。卖方向买方实际所交付的产品数量损耗为1%,以下哪个说法正确()。A卖方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不互补差价B卖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买方补差价C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不互补差价D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互补差价
单选题
双方约定合理损耗为2%。卖方向买方实际所交付的产品数量损耗为1%,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
卖方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不互补差价
B
卖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买方补差价
C
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不互补差价
D
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互补差价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关于无线传播损耗,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空间传播损耗:随距离衰减的电播传播损耗,为固定斜率的衰减。B.快衰落损耗:多径效应,由多径传播引起,表现为正态分布。一般通过功控:均衡等信号处理方式解决。C.阴影衰落损耗(慢衰落损耗):阴影效应,由地形地物引起,表现为瑞利分布。D.其他损耗,如穿透损耗等。一般通过预留损耗余量降低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6月1日,甲乙双方签订建材买卖合同,总价100万元,约定买方交付定金30万元。买方6月10 日实际只交付了25万元,卖方签收。说法正确的是( )A.买卖合同是主合同,定金合同是从合同B.定金合同自6月1日成立C.定金合同自6月1日成立D.若卖方不能交付货物,应返还50万元E.若买方放弃购买,仍可以要求卖方返还5万元
以下关于非正常损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非正常损耗是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之外的损失B.在有效运营的环境中是不会发生的C.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属于非正常损耗D.生产标准不合理导致的
某商品混凝土的目标产量为600m3,单价为700元,损耗率为5%,实际产量为620m3。,单价为710元,损耗率为4%。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因素的排序为:产量→单价→损耗率B、目标数为457808元C、目标数为441000元D、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为14700元E、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为14910元
某标称电压为10.5kV配电线路实际电压为9. 5kV,为了减少线路功率损耗,计划 将实际电压提高。在输送功率和负载功率因数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实际电压1%,功率损耗 降低( )。A. 1.97%; B. 2.0%i C. 2.11%; D. 2. 15%.
双方约定合理损耗为2%。卖方向买方实际所交付的产品数量损耗为1%,以下哪个说法正确()。A、卖方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不互补差价B、卖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买方补差价C、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不互补差价D、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互补差价
在企业的采购业务中,由于运输、装卸等原因,采购的货物会发生短缺毁损,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采购结算时,如果入库数量与发票数量不一致,可确定其是否为合理损耗B、合理损耗直接记入成本,即相应提高入库货物的单位成本C、合理损耗业务由“存货核算”根据结算时记录的合理损耗类型自动生成凭证D、非合理损耗业务由“存货核算”根据结算时记录的非合理损耗类型自动生成凭证
关于驻波比、回波损耗以及反射系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驻波比越小,回波损耗越大B、三个参数都是描述阻抗匹配好坏程度的参数C、驻波比为1.2时,回波损耗为20.9D、反射系数=驻波比/(1+驻波比)
某型号的基站典型无线链路参数值:下行:基站发射功率43dbm(30w),H2D合路-双工器损耗4.5db,馈线损耗3db,基站天线增益15dbi,手机灵敏度-102dbm,人体损耗3db,手机天线增益-2db,上行:手机发射功率33dbm(2w),手机天线增益-2db,人体损耗3db,基站天线增益15dbi,分集接收增益5db,基站馈线损耗3db,基站灵敏度-110db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行最大允许无线传播损耗为147.5dBB、上行最大允许无线传播损耗为155dBC、无线链路是上行受限D、实际最大允许无线传播损耗是147.5Db
无功功率经济当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无功功率经济当量的单位为kW/kVarB、无功功率经济当量的单位为kVar/kWC、无功功率经济当量是指传输1kVar无功所产生的有功损耗D、无功功率经济当量是指传输1kW有功所产生的有功损耗
单选题在企业的采购业务中,由于运输、装卸等原因,采购的货物会发生短缺毁损,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采购结算时,如果入库数量与发票数量不一致,可确定其是否为合理损耗B合理损耗直接记入成本,即相应提高入库货物的单位成本C合理损耗业务由“存货核算”根据结算时记录的合理损耗类型自动生成凭证D非合理损耗业务由“存货核算”根据结算时记录的非合理损耗类型自动生成凭证
多选题材料的应耗量的计算方法包括()A实物工程量*消耗定额B理论数量*(1+合同损耗率)C图纸设计数量+合理损耗量D实际数量+损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