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A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B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C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D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多选题
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

B

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

C

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

D

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参考解析

解析:
AB两项,《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的含义就包括不得类推解释。《刑法》第269条和第267条规定了转化型抢劫罪,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携带凶器抢夺的,也依照抢劫罪论处。此处为法律拟制,即对于法律没有规定此种行为为抢劫罪的,不能将之推定为抢劫罪。
C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款属于注意规定,在机器上使用他人的信用卡,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机器不能成为诈骗的对象,但可以成为盗窃的对象。
D项,《刑法》第198条第4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基于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目的而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可以认为是与保险诈骗人的共同故意,根据共同犯罪的规定,该行为完全可与保险诈骗人成立共同犯罪。刑法该条款属于法律中的注意规定

相关考题:

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第 28 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构成这种犯罪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由于刑法分则条文对罪状描述方式的不同,罪状分为()()()()。

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由罪状和法定刑构成。

我国刑法分则采用的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分则条文仅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其最低限度决定于刑法总则对某种刑种下限的规定B.分则条文仅规定法定刑的最低限度,其最高限度决定于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C.分则条文同时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与最低限度D.分则条文规定两种以上主刑或者同时规定附加刑,主刑除死刑、无期徒刑外也有明确的幅度。E.分则条文规定援引性的法定刑

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不具有()和()的犯罪。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犯这种犯罪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 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多选题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填空题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不具有()和()的犯罪。

填空题由于刑法分则条文对罪状描述方式的不同,罪状分为()()()()。

填空题由于刑法分则条文对罪状描述方式的不同,罪状一般分为()、()、()和()四种。

判断题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由罪状和法定刑构成。A对B错

填空题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填空题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单选题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单选题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C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单选题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3年真题]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D《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多选题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关于罚金数额的规定大致有以下类型(  )。[2005、2011年真题]A有限额罚金制B无限额罚金制C倍比罚金制D普通罚金制

多选题我国刑法分则采用的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分则条文仅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其最低限度决定于刑法总则对某种刑种下限的规定B分则条文仅规定法定刑的最低限度,其最高限度决定于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C分则条文同时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与最低限度D分则条文规定两种以上主刑或者同时规定附加刑,主刑除死刑、无期徒刑外也有明确的幅度。E分则条文规定援引性的法定刑

问答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分则关于犯罪分类及排列的特点?

多选题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