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计算题:已知报告期住户部门的如下统计资料:可支配总收入为58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2830亿元,实物社会转移收入73亿元,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总计为1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为5亿元,住房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180亿元,银行存款增加2240亿元,股票和债券投资增加530亿元,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170亿元。计算住户部门的净金融投资。

问答题
计算题:已知报告期住户部门的如下统计资料:可支配总收入为58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2830亿元,实物社会转移收入73亿元,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总计为1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为5亿元,住房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180亿元,银行存款增加2240亿元,股票和债券投资增加530亿元,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170亿元。计算住户部门的净金融投资。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设全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为X亿元,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为Y亿元,则该部门储蓄率的算式为( )。

设全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为X亿元、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为Y亿元,则该部门储蓄率的算式为( )。A.B.C.D.

表3—3是某年全国资金流量表部分资料:(单位:亿元) 请根据以上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判断,在下面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设全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为X亿元、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为Y亿元,则该部门储蓄率的算式为(  )。

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  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2)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3)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 (4)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 (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

已知有关报告年国民经济资料如下:国内生产总值94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58亿元,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0.5亿元。试计算报告年的以下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 (2)国民总收入; (3)国民净收入;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计算题:已知报告期住户部门的如下统计资料:可支配总收入为58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2830亿元,实物社会转移收入73亿元,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总计为1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为5亿元,住房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180亿元,银行存款增加2240亿元,股票和债券投资增加530亿元,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170亿元。计算住户部门的实际最终消费。

已知某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9.5亿元,当年固定资产折旧为0.5亿元,总消费为6.5亿元,则总储蓄为()。

计算题:已知某地区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54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4830亿元(其中实物社会转移支出为56亿元),资本转移支出净额为84亿元,基础设施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820亿元。 要求:计算该地区政府部门的公共消费支出、总储蓄及净金融投资

已知某年国民总收入为9.4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为-0.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为0.3亿元,向国外经常转移支出0.2亿元,则当年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元。

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如果一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部门。

问答题已知2010年我国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402513.7亿元,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为140758.6亿元.政府消费支出53356.4亿元。  试计算国民总储蓄以及同民总储蓄率。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某地区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54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4830亿元(其中实物社会转移支出为56亿元),资本转移支出净额为84亿元,基础设施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820亿元。 要求:计算该地区政府部门的公共消费支出、总储蓄及净金融投资

问答题中国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73104.0亿元,当年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收人为965.6亿元,国外从中国获得的财产净收入为5507.3亿元,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收入为1583.1亿元,当年居民消费支出168956.6亿元,政府消费支出63154.9亿元。请计算中国20n年的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储蓄和国民总储蓄率。

问答题已知有关报告年国民经济资料如下:国内生产总值94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58亿元,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0.5亿元。试计算报告年的以下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 (2)国民总收入; (3)国民净收入;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问答题某国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73104.0亿元,当年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收入为965.6亿元,国外从中国获得的财产净收入为5507.3亿元,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收入为1583.1亿元,当年居民消费支出168956.6亿元,政府消费支出63154.9亿元。试计算该国2012年的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储蓄和国民总储蓄率。

填空题已知某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9.5亿元,当年固定资产折旧为0.5亿元,总消费为6.5亿元,则总储蓄为()。

单选题某部门原始总收入为886亿元,经常转移收入为48亿元,经常转移支出为56亿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经常性支出的10%计算,则该部门的可支配净收入为()亿元。A872.4B878.0C883.6D888.4

问答题某国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73 104.0亿元,当年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收人为965·6亿元,国外从中国获得的财产净收入为5 507.3亿元,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收入为1583·1亿元,肖年居民消费支出168 956.6亿元,政府消费支出63154.9亿元。试计算该国2012年的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储蓄和国民总储蓄率。

问答题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问答题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某机构部门与其他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对其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该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已知该部门核算期初次分配总收入375亿元。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填空题已知某年国民总收入为9.4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为-0.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为0.3亿元,向国外经常转移支出0.2亿元,则当年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元。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土地及其他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为0。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即总原始收入余额)。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土地及其他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为0。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报告期住户部门的如下统计资料:可支配总收入为58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2830亿元,实物社会转移收入73亿元,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总计为1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为5亿元,住房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180亿元,银行存款增加2240亿元,股票和债券投资增加530亿元,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170亿元。计算住户部门的负债净发生额。

填空题如果一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部门。

问答题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某机构部门与其他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对其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该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已知该部门核算期初次分配总收入375亿元。 请根据以上资料汁算该部门的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