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用烟气采样方法采集废气中氯气样品时,要串联两个多孔玻板吸收瓶来提高吸收效率。A对B错

判断题
用烟气采样方法采集废气中氯气样品时,要串联两个多孔玻板吸收瓶来提高吸收效率。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采集矽尘时应选用的采样器是A、多孔玻板吸收管B、滤膜采样器C、大型气泡吸收管D、冲击式采样瓶E、以上均不是

在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时,最适宜使用下列哪种液体吸收管( )。A.气泡吸收管B.多孔玻板吸收管C.多孔玻柱吸收管D.冲击式吸收管E. 多孔玻板吸收瓶

多孔玻板吸收管能采集颗粒物吗?为什么A、能采集,因为多孔玻板吸收管气泡多B、能采集,因为多孔玻板内部气路是弯曲的,颗粒物在穿过多孔玻板时流线方向改变,产生撞击C、不能采集,因为多孔玻板吸收管是靠气泡吸收D、不能采集,因为多孔玻板吸收管是用溶液吸收E、提高温度能采集,因为温度升高,颗粒物在气泡中的运动速度加快

采集溶解度较小气体或气溶胶时为吸收更完全宜用A.滤膜采样器B.多孔玻板吸收管C.真空采样瓶D.小型气泡吸收管E.大型气泡吸收管

根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气体测定常用液体吸收管(瓶),常用的有()。A、气泡吸收管B、多孔玻板吸收管C、多孔玻柱吸收管D、多孔玻板吸收瓶

采集溶解度较小气体或气溶胶时为吸收更完全宜用()A、小型气泡吸收管B、大型气泡吸收管C、滤膜采样器D、多孔玻板吸收管E、真空采样瓶

用吸收瓶采集烟气样品前,如何对采样系统进行检漏?

废气中采集硫化氢样品时(《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吸收管采用()。A、气泡吸收管B、多孔玻板吸收管C、多孔玻柱吸收管D、冲击式吸收管

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使用多孔玻板吸收管进行样品的采集。

采用碘量法测定废气中氯气含量时,若用烟气采样方法采集氯气,应选()采样。A、多孔玻板吸收瓶B、大型冲击吸收瓶C、真空瓶

用烟气采样方法采集废气中氯气样品时,要串联两个多孔玻板吸收瓶来提高吸收效率。

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集流量为0.5L/min时,装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kpa,且采样是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A、1B、4.7±0.7C、6±1D、1.7±0.7

样品采集应选用棕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直接采样。

按顺序串联一个空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一支氧化管和两个各装75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作为样品吸收装置,将其接入采样系统,且必须置于冰浴中采样。

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样流量为0.5L/min时,装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kPa,且采样时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A、1B、4.7±0.7C、6±1D、1.7±0.7

《环境空气和废气 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HJ 801-2016)采样时,将装有吸收液的()用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连接至大气采样器。A、冲击式吸收瓶B、白色多孔玻板吸收管C、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管D、气泡吸收管

用吸收瓶正式采集烟气样品前,要让排气通过旁路吸收瓶,采样()min,将吸收瓶前管路内的空气置换干净。

苯吸收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硝基苯时,用一支内装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样品。

单选题采集溶解度较小气体或气溶胶时为吸收更完全宜用(  )。A小型气泡吸收管B大型气泡吸收管C滤膜采样器D多孔玻板吸收管E真空采样瓶

多选题根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气体测定常用液体吸收管(瓶),常用的有()。A气泡吸收管B多孔玻板吸收管C多孔玻柱吸收管D多孔玻板吸收瓶

单选题废气中采集硫化氢样品时(《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吸收管采用()。A气泡吸收管B多孔玻板吸收管C多孔玻柱吸收管D冲击式吸收管

单选题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样流量为0.5L/min时,装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kPa,且采样时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A1B4.7±0.7C6±1D1.7±0.7

单选题采用碘量法测定废气中氯气含量时,若用烟气采样方法采集氯气,应选()采样。A多孔玻板吸收瓶B大型冲击吸收瓶C真空瓶

判断题按顺序串联一个空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一支氧化管和两个各装75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作为样品吸收装置,将其接入采样系统,且必须置于冰浴中采样。A对B错

判断题样品采集应选用棕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直接采样。A对B错

判断题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使用多孔玻板吸收管进行样品的采集。A对B错

单选题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集流量为0.5L/min时,装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kpa,且采样是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A1B4.7±0.7C6±1D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