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当建筑有坡屋面和平屋面两种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计算。A坡屋面的高度B平屋面的高度C其中的最大值D两者的平均值

单选题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当建筑有坡屋面和平屋面两种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计算。
A

坡屋面的高度

B

平屋面的高度

C

其中的最大值

D

两者的平均值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有关建筑高度计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内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B.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C.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2/3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D.建筑屋面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E.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

对于建筑高度的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分别计算后.取其中的最小值B.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C.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D.建筑屋面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E.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不计入建筑高度

某住宅建筑,建筑屋面为坡屋面,底部设有层高2m的自行车库,室外地面标高为±0.000m,檐口、屋脊的标高分别为+20.000m、+22.000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规定,该住宅建筑的建筑高度为()m。 A.20B.22C.18D.19

建筑高度检查时,需要注意的内容有( )。A.局部突出屋顶的水箱间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2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B.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C.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D.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不计入建筑高度E.对于台阶式地坪,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通道时,可分别确定各自的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检查时,说法正确的有( )。A.建筑屋面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B.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脊的高度C.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确定各自的建筑高度D.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 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不计入建筑高度E.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 l/2 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

某商业中心地上4层,地下1层,耐火等级一级,建筑屋面为坡屋面,首层地面至其檐口的高度为20m,檐口至屋脊的高度为4m,室外设计地面低于地上一层地面0.3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该建筑高度为( )m。(易)A.20B.22.3C.22D.24.3

关于建筑高度计算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B.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C.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D.对于台阶式地坪,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该建筑的建筑高度

下列有关建筑高度计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内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B.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按A选项和D选项的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C.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2/3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D.建筑屋面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E.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

下列关于建筑高度的说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A.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B.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C.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D.局部突出屋顶的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大于1/4时,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编制概算时坡屋面工程量按照建筑轴线尺寸计算的坡屋面面积工程量乘以屋面坡度系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与屋脊的平均高度。A、檐口B、坡尖C、1/2坡尖

某住宅建筑,建筑屋面为坡屋面,底部设有层高2m的自行车库,室外地面标高为±0.000m,檐口、屋脊的标高分别为+20.000m、+22.000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规定,该住宅建筑的建筑高度为()m。A、19B、20C、21D、无法确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 )距离计算。A、最近B、最远C、平均

当建筑物为坡屋面时,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确定。()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当建筑有坡屋面和平屋面两种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计算。A、坡屋面的高度B、平屋面的高度C、其中的最大值D、两者的平均值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A、自然地坪到其屋面女儿墙的高度。B、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女儿墙的高度。C、室外自然地坪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D、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单选题下列关于建筑高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局部凸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时,需计入建筑高度B建筑屋面坡为屋面时筑高,建筑高度为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C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D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确定各自的建筑高度

单选题《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A室外自然地坪到其屋面女儿墙的高度。B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女儿墙的高度。C室外自然地坪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D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单选题某商业中心地上4层,地下1层,耐火等级一级,建筑屋面为坡屋面,首层地面至其檐口的高度为20 m,檐口至屋脊的高度为4m,室外设计地面低于地上一层地面0.3 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该建筑高度为( )m。A20B22.3C22D24.3

单选题一综合办公大楼,建筑屋面1/3为坡屋面,其余部分为平屋面。坡屋面部分从综合办公大楼的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为24.5 m,平屋面从综合办公大楼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为22.5 m。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规定,该综合办公大楼的建筑高度为 ( ) m。A22.5B24C24.5D27

单选题《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与屋脊的平均高度。A檐口B坡尖C1/2坡尖

单选题某地铁口一高档住宅小区,为多种形式屋面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檐口的高度为46.2m,檐口至屋脊高度为3.8m。室外设计地面至平屋面部分高度为48.6m,屋脊设有2.1m高的天窗。根据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建筑高度的计算规则,该住宅建筑高度为()m。A48.1B48.6C50.2D50.7

判断题编制概算时坡屋面工程量按照建筑轴线尺寸计算的坡屋面面积工程量乘以屋面坡度系数。A对B错

单选题建筑高度检查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高度B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C局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时,不需计人建筑高度D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不计人建筑高度

判断题当建筑物为坡屋面时,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确定。()A对B错

单选题建筑高度检查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高度B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C局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D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 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 5m的部分,不计人建筑高度

单选题某地铁口一高档佳宅小区,为多种形式屋面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檐口的高度为46.2m,檐口至屋脊高度为3.8m。室外设计地面至平屋面部分高度为48.6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高度的计算规则,该住宅建筑高度为( )m。A48. 1B48.6C50. 2D5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