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时,应在每个井(洞)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个平面控制点作为联系测量的依据。

填空题
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时,应在每个井(洞)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个平面控制点作为联系测量的依据。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平面控制导线的连接边和连接角用处是() A、传递高级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值B、传递高级控制点的高程C、传递高级控制边的坐标方位角D、传递磁方位角E、传递象限角

井口位置的确定以及井巷贯通等测量都必须依据建立在井口附近的( )来进行。A.三角控制网和环形控制网B.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C.水平控制距离和方位角D.平面坐标和坐标方位角

在布设地面控制网时,应注意在井口附近至少设立( )个控制点,这个称为近井点。 A、1B、2C、3D、4

导线连测指的是新布设的导线与高级控制点的链接测量,以取得新布设导线的起算数据,及起始点的坐标和起始边的方位角。()

竖井联系测量是通过竖井将地面控制网的( )传递到地下。A 坐标和方位 B坐标、方位和高程 C坐标、距离和高程 D距离和高程

隧道施工测量的洞外控制测量中,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 )个平面控制点。A 2 B 4 C 1 D 3

隧道施工测量的洞外控制测量中,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个平面控制点。A、2B、4C、1D、3

隧道控制测量时,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个平面控制点和()个高程控制点。A、3;2B、4;3C、3;3

关于联系测量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测量称为联系测量B、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定向C、将地面高程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为导入高程D、联系测量的目的是将高程系统和平面坐标系统形成统一的一个系统

联系测量分为平面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将地面坐标和高程传递到地下(井下)的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洞外控制测量中,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个平面控制点。A、2B、3C、4D、1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时,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个平面控制点.A、一B、二C、三D、四

隧道洞口控制网布设时,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不应少于2个。

隧道测量中为控制洞内导线测量在洞口附近设置的平面控制点的工作被称为()。A、洞口投点B、洞外控制测量C、洞内控制测量D、竖井联系测量

当隧道长度超过50m时,应采用()传递平面坐标和坐标方位角。A、冲线法B、联系三角测量法C、方法距法

井口位置的确定以及井巷贯通等测量都必须依据建立在井口附近的( )来进行。A、三角控制网和环形控制网B、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C、水平控制距离和方位角D、平面坐标和坐标方位角

在竖井联系测量中,坐标和方向的传递称为()。A、竖井控制网布设B、竖井导线测量C、竖井定向测量D、导线传递

隧道地面控制测量,洞口附近至少要布设()个平面点。A、1B、2C、3D、4

隧道测量放线中,在布设水准点时,每个洞口附近埋设的水准点不少于()。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控制点。A、1个B、2个C、3个D、4个

填空题从隧道掘进起始点开始,直线隧道每掘进()m或曲线隧道每掘进()m时,应布设地下平面控制点,并进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

多选题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为联系测量,在进行联系测量前必须先在井口附近建立( )。A近井点B水准点C高程基点D连测导线点E三角点

单选题关于联系测量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测量称为联系测量B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定向C将地面高程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为导入高程D联系测量的目的是将高程系统和平面坐标系统形成统一的一个系统

单选题井口位置的确定,以及井巷贯通等测量都必须依据建立在井口附近的( )来进行。A三角控制网和环形控制网B近井点和井口高程基点C水平控制距离和方位角D平面坐标和坐标方位角

单选题隧道地面控制测量,洞口附近至少要布设()个平面点。A1B2C3D4

单选题隧道施工测量的洞外控制测量中,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个平面控制点。A2B4C1D3

单选题在竖井联系测量中,坐标和方向的传递称为()。A竖井控制网布设B竖井导线测量C竖井定向测量D导线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