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分层法中,各柱(底层拄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均为()A1/2B1/3C2/3D1/4

单选题
在分层法中,各柱(底层拄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均为()
A

1/2

B

1/3

C

2/3

D

1/4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分层法中,()远端传递系数取1/3。 A、底层柱B、各层柱C、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他层柱D、梁

在分层法中,除底层柱以外的上层柱远端传递系数取()。 A、0B、1/4C、1/3D、1/2

分层法中,除底层柱外,各柱的刚度均应乘以折减系数 0.9,弯矩传递系数为1/3。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分层法计算中,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端,而实际上是弹性嵌固定。为减小计算误差,常作如下修正:除底层柱外,其他各层柱 ______ ;除底层柱外,其他各层柱 ______ 。

下列关于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求各柱的剪力时,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发生角位移B.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上、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C.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 2/3 层高处D.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弯矩平衡条件求出不平衡弯矩,再按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在用分层法对框架结构进行近似计算的过程中,若对各层梁柱弯矩求和后,节点弯矩不平衡,可将不平衡的弯矩再分配一次,重新分配的弯矩应考虑传递系数,重新分配。()

分层法中,( )远端传递系数取1/3 、 A. 底层柱B. 各层柱C. 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他层柱D. 梁

分层法中弯矩分配系数与传递系数是如何取值的?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在计算每个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均取(),其他各层柱的传递系数改用()

在分层法中,各柱(底层拄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均为() A、1/2B、1/3C、2/3D、1/4

在反弯点法中,各柱(底层拄除外)的反弯点均为() A、1/2B、1/3C、1/4D、2/3

某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各柱线刚度均为 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 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 0.7。试用 D 值法计算柱 AB 的 B 端弯矩。(提示:底层反弯点高度比为 0.65)

请指出分层法计算框架时,为什么除底层柱之外,其他层柱的线刚度乘上0.9,传递系数用1/3。

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为(  )。A、固端弯矩B、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C、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D、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

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  )。 A、固端弯矩 B、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C、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D、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

在分层法中,上层各柱远端传递系数取(),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取()。

当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梁、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5B、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C、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端的传递系数:底层柱和各层梁为1/2,其它各层柱为1/3D、对于内力叠加后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可以再作一次分配,但不传递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将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系数B、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系数C、计算可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D、计算结果各节点的弯矩是不平衡的

在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它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A、4/1B、3/1C、2/1D、1

在分层法计算时,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传递系数为1/3。()

分层法中,()远端传递系数取1/3A、底层柱B、各层柱C、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他层柱D、梁

判断题在分层法计算时,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传递系数为1/3。()A对B错

问答题如何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在计算时柱子的线刚度和柱端弯矩传递系数分别如何取值?

多选题当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梁、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5B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C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端的传递系数:底层柱和各层梁为1/2,其它各层柱为1/3D对于内力叠加后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可以再作一次分配,但不传递

多选题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将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系数B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系数C计算可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D计算结果各节点的弯矩是不平衡的

填空题在分层法中,上层各柱远端传递系数取(),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取()。

单选题在分层法中,各柱(底层拄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均为()A1/2B1/3C2/3D1/4

单选题在反弯点法中,各柱(底层拄除外)的反弯点均为()A1/2B1/3C1/4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