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正常恒牙,上尖牙咬在下尖牙()A近中B远中C尖尖相对D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
正常恒牙,上尖牙咬在下尖牙()
A

近中

B

远中

C

尖尖相对

D

以上都不是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25岁,诉左下后牙自发性尖锐疼痛两天,伴夜间痛,冷刺激加剧,疼痛不能准确指出哪个牙齿,视诊牙面见深龋洞,探(++),最可能的诊断是()A可复性牙髓炎B急性牙髓炎C慢性牙髓炎D牙髓坏死E急性根尖周炎

单选题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的移动,是哪种移动()A整体移动B伸长移动C旋转移动D压低移动E倾斜移动

单选题单端固定桥()A含有种植基牙B仅一端有基牙C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固定桥基本类型D固位力主要靠摩擦力或磁力E固位力主要靠黏接力

单选题早期釉质龋病损区分层不包括()A表层B透明层C暗层D脂肪变性层E病损体层

单选题恒牙列期下颌角为()A100°~120°B120°~125°C130°~140°D140°~160°E150°~170°

单选题确定残髓炎最可靠的方法是()A电活力测验B化学测验C温度测验D探查根管深部E探查牙周袋

单选题可能引起开畸形的口腔不良习惯不包括()A吮指习惯B幼稚吞咽C口呼吸D偏侧咀嚼

单选题X线牙片的检查可确定()A牙根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情况B全口牙列牙槽骨支持组织的情况C颞下颌关节的情况D髁突、关节凹的情况E下颌骨的情况

单选题佝偻病主要因为缺乏()A维生素BB维生素CC维生素ED维生素A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在全口义齿排牙过程中,要求前牙排成浅覆关系指的是()A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垂直距离为0.5mmB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垂直距离为1.0mmC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垂直距离为2.0mmD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垂直距离为2.5mmE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垂直距离为3.0mm

单选题可摘局部义齿中起辅助固位和增强稳定作用的部分是()A卡环B连接体C基牙D间接固位体E人工牙

单选题旧义齿不适造成的粘膜组织增生、应首先采取哪项措施()A吃消炎药B停戴旧义齿C含漱口水D制作新义齿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下列属于第一序列弯曲的是()A前倾弯B后倾弯C末端后倾弯D转矩E外展弯

单选题与顽固性根尖周病变和窦道经久不愈可能有关的细菌为()A普氏菌B放线菌CG细菌D真杆菌E梭形杆菌

单选题桑葚状磨牙是由于母体孕期以下哪种疾病所致()A感冒B内分泌功能紊乱C腹泻D梅毒、风疹E以上都是

单选题在调磨尖牙侧方干扰时,通常选磨()A支持尖相对的中央窝B支持尖上的干扰点C非支持尖形成的干扰点D上尖牙的舌斜面E以调磨下尖牙的唇斜面为主

单选题下列牙列缺损,哪一个属于肯氏第二类第二亚类()A右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第一、二、三磨牙、左侧上颌第二、三磨牙B右侧下颌中切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二、三磨牙、左侧下颌中切牙、第一、二前磨牙C右侧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左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磨牙D右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左侧下颌第一、二、三磨牙E上颌双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

单选题活动义齿中支托部分的主要作用是()A固位作用B支持作用C稳定作用D抗旋转作用

单选题轻度错与功能发育影响不大者,可在此期暂不作治疗。应是哪一期()A替牙期B恒牙早期C恒牙期D青春期E成人期

单选题患者,女性,15岁,主诉:牙列不齐,检查:磨牙关系远中尖对尖,上颌尖牙唇向错位,间隙不足,上牙弓拥挤约6mm,下牙弓拥挤4mm,前牙覆覆盖Ⅰ度,直面型。设计:拔牙矫治。此患者治疗过程中磨牙所采用的支抗类型应为()A上下颌强支抗B上下颌中度支抗C上颌强支抗,下颌弱度支抗D上颌中度支抗,下颌弱支抗E上下颌弱支抗

单选题成人颅部与面部容量比是()A8:1B5:1C2:1D4:1E3:1

单选题以头颅部或颈部作为抗基来移动牙齿或颌骨,此牵引为()AⅡ类颌间牵引BⅢ类颌间牵引C颌间垂直牵引D颌内牵引E颌外牵引

单选题Ⅱ度开是指上、下切缘间的垂直距离分开()A1~3mmB2~4mmC3~5mmD4~6mm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患者,8岁,单侧第乳二磨牙拔除,余牙钙化及萌出正常。缺牙间隙应()A保持到第二前磨牙牙根发育2/3B减少间隙,使间隙与第二前磨牙宽度基本一致C不处理,因为第二前磨牙即将萌出D不处理,因为即使磨牙前移,间隙也足够第二前磨牙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单卵双生子牙表现的差异反映了()A遗传特性的差异B环境因素的影响C遗传差异为主,也受环境作用影响D环境作用为主,也受遗传差异影响E遗传差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选题在金属烤瓷前牙桥修复中,为了避免牙间间隙处瓷层薄而影响瓷层修复的色泽,连接体应稍靠近()A舌侧B唇侧C颈缘D牙体中1/3E牙体中1/2

单选题固定矫治器中带环最常用于()A中切牙B侧切牙C尖牙D双尖牙E第一磨牙

单选题快速腭中缝扩展的速度为()A每日0.5~1mmB每日2~4mmC每日4mm以上D每周0.5~1mmE每周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