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受压元件厚度计算中厚度附加量只计入钢材厚度负偏差及腐蚀余量,不计加工减薄量。A对B错

判断题
受压元件厚度计算中厚度附加量只计入钢材厚度负偏差及腐蚀余量,不计加工减薄量。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圆筒形元件附加壁厚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A、钢板或管子的下偏差B、元件使用期间的腐蚀减薄量C、钢板卷制时的工艺减薄量D、弯管时的工艺减薄量及弯管应力所产生的影响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规定,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制造、弯曲后的弯管,其外侧减薄处厚度不应小于直管的计算厚度加上腐蚀附加量之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锅炉内部检查发现腐蚀,下列情况不允许的是______。A.普遍减薄量不大于10%原厚度,正常使用B.普遍减薄量大于10%原厚度,验算强度降压使用C.普遍减薄量不大于30%原厚度,焊补后使用D.单个凹坑直径不大于3倍厚度,减薄量大于30%原厚度,焊补后使用

管壁理论计算的基本公式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壁厚附加量的因素,下列()因素不属于壁厚附加量。A、钢材负公差B、焊缝折减系数C、金属腐蚀D、加工减量

容器的计算厚度与厚度附加量之和为()。

压力容器在名义厚度计算时,不考虑记入下述哪一项()。A、钢板负偏差B、腐蚀裕量C、圆整值D、容器最小厚度

容器强度设计得到的名义厚度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负偏差B、腐蚀余量C、圆整值D、最小厚度

公称厚度是指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名义厚度为:()A、强度公式计算所得的厚度值B、计算厚度加腐蚀余量C、图上所标注的厚度D、计算厚度加钢板负偏差

厚度附加量是材料厚度负偏差和()之和。

()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材料厚度负偏差。

锅炉内部检查发现腐蚀,下列情况不允许的是()。A、普遍减薄量不大于10%原厚度,正常使用B、普遍减薄量大于10%原厚度,验算强度降压使用C、普遍减薄量不大于30%原厚度,焊补后使用D、单个凹坑直径不大于3倍厚度,减薄量大于30%原厚度,焊补后使用

加工成型厚圆筒壳体的最小厚度,对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不小于3mm,这其中不包括()。A、腐蚀裕量B、钢材厚度负偏差C、加工减薄量

容器名义厚度指计算厚度与腐蚀余量之和。()

计算容器厚度时,需考虑厚度附加量C,试问C包含()。A、厚度负偏差B、腐蚀裕量C、厚度负偏差和腐蚀裕量D、以上说法均不对

受热面管子厚度计算附加量应包括()。A、腐蚀裕量B、表面缺陷余量C、制造减薄量D、钢材厚度负偏差

单选题GB150规定,有效厚度系指()。A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B计算厚度和腐蚀裕量之和C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值

判断题受压元件厚度计算中厚度附加量只计入钢材厚度负偏差及腐蚀余量,不计加工减薄量。A对B错

判断题GB150-1998规定设计厚度系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有效厚度系指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A对B错

多选题加工成型厚圆筒壳体的最小厚度,对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不小于3mm,这其中不包括()。A腐蚀裕量B钢材厚度负偏差C加工减薄量

判断题公称厚度是指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A对B错

单选题压力容器在名义厚度计算时,不考虑记入下述哪一项()。A钢板负偏差B腐蚀裕量C圆整值D容器最小厚度

单选题容器强度设计得到的名义厚度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负偏差B腐蚀余量C圆整值D最小厚度

单选题根据GB150-1998的规定,若受压元件计算厚度为12.5mm,腐蚀裕量C2为2mm,钢板厚度负偏差为0.3mm,名义厚度为16mm,其有效厚度为()A12.8mmB14.5mmC13.7mmD14.8mm

单选题GB150-1998规定,有效厚度指()。A计算厚度和腐蚀裕量之和B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C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量

单选题根据GB150-1998的规定,若受压元件计算厚度为12.75mm,腐蚀裕量C2为2mm,钢板厚度负偏差C1为0.25mm。其设计厚度为()A14.75mmB15mmC16mmD14.5mm

单选题锅炉内部检查发现腐蚀,下列情况不合适的是()。A普遍减薄量>10%原厚度,正常使用B普遍减薄量>10%原厚度,验算强度后降压使用C普遍减薄量>30%,补焊后使用。D个别凹坑直径≯3倍厚度,间距≮120mm,焊补后使用

单选题厚度附加量C是指()。A钢材厚度负偏差B钢材厚度负偏差和腐蚀裕量与容器制作减薄量之和C钢材厚度负偏差与腐蚀裕量之和D直接用火焰加热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