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不是防护系统的主要设计。A、电气防护设计B、接地设计C、防火设计D、防鼠设计

以下()不是防护系统的主要设计。

  • A、电气防护设计
  • B、接地设计
  • C、防火设计
  • D、防鼠设计

相关考题:

实体防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和纵深防护。

简述实体防护系统的设计原则?

实体防护系统的设计原则:符合系统总体设计目标、与探测系统结合、均衡性、纵深防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屏柜电击防护:按设计要求采用( )防护。电气隔离$;$全绝缘$;$隔热$;$真空$;$阻燃$;$防淋水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浓度。A.灭火设计B.惰化设计C.最小灭火设计D.最大惰化设计

关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2倍B.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3倍C.油浸变压器室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D.电子计算机房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2019年真题)关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2倍B.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3倍C.油浸变压器室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D.电子计算机房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 )A.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最大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B.设计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C.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D.扑灭气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必须采用惰化设计浓度

根据《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纵深防护体系包括()。A、防护区B、监视区C、禁区D、周界E、外墙F、外窗

横断面测量的结果,是()的依据。A、道路路基设计B、道路坡度设计C、路基防护设计D、转弯半径设计E、路面高程设计

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边坡防护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年。A、30B、50C、60D、100

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设计应确保排水设施()性和完整性。A、实用B、美观C、系统D、经济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时,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A、惰化设计浓度B、灭火设计浓度C、固定设计浓度D、以上均可

屏蔽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A、机房B、加速器C、防护衣D、计划E、照射距离

以下选项中,不是物理结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的是()。A、局部视图设计B、计算机系统设计C、数据通信网络设计D、集成视图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时,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A、惰化设计浓度B、灭火设计浓度C、固定设计浓度D、以上均可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浓度。A、灭火设计B、惰化设计C、最小灭火设计D、最大惰化设计

一个完整的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现场勘测、负荷计算、变电所设计、防雷设计、外电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工程设计施工图和()等。A、配电线路设计B、配电装置设计C、接地设计D、安全用电与电气防火措施

高压开关柜中常说的“五防”设计,主要是哪五种防护措施的设计要求?

多选题一个完整的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现场勘测、负荷计算、变电所设计、防雷设计、外电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工程设计施工图和()等。A配电线路设计B配电装置设计C接地设计D安全用电与电气防火措施

多选题一个完整的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现场勘测、变电所设计、配电装置设计、()外电防护措施、安全用电与电气防火措施、施工用电工程设计施工图等。A负荷计算B用电组织机构C配电线路设计D接地设计E防雷设计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库房平面布置设计内容的是:()。A库区布置设计B配送路线设计C绿化布置设计D安全防护设计

单选题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边坡防护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年。A30B50C60D100

单选题以下()不是防护系统的主要设计。A电气防护设计B接地设计C防火设计D防鼠设计

单选题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时,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A惰化设计浓度B灭火设计浓度C固定设计浓度D以上均可

单选题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时,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A惰化设计浓度B灭火设计浓度C固定设计浓度D以上均可

单选题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规定不正确的是( )。A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B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C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