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此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此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关考题:

中国经济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稳增长、稳经济的一套良好思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与我国经济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息息相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自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主动减速,由此进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第二季。第二季的主题就是“提质增效”,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质量和效益归根结底要通过深化改革,包括技术改革和体制改革。在经济学家林毅夫看来,如果中国能够继续深化改革,消除各种结构性的缺陷,并按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中国有可能将8%的增长潜力变为现实的长期增长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A. 林毅夫认为中国想保持增长必须深化改革B. 中国经济进入第二季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C. “提质增效”确保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D. 深化改革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目前这种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已自然地转化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优势。

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实现()的增幅,经济增长的势头不减。A、7.8%B、7%C、8%D、9%

中国近40年来GDP平均增长率为9.8%,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材料: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创造了持续30年平均()的世界奇迹。A、9.8%B、10%C、8%D、11%

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A、8.9%B、9.7%C、10.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并迅速滋长贪官污吏,导致农民起义……。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材料二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的《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就经济而言,材料一中所说“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存在哪些负面作用?请结合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并迅速滋长贪官污吏,导致农民起义……。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材料二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的《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经济发展“渐进”的基本路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此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此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到201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8%,但波动也比较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并迅速滋长贪官污吏,导致农民起义……。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材料二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的《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建国初期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材料一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则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材料二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二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材料三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创造的财富比中国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是因为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社会。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之中…中国的改革存在“后发优势”。中国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包容性,国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技术文明、经济文明如洪流浸淫沙漠一般被中国所吸收;中国三十年里做了西方人千余年做的事情。--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与西方相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有哪些?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诀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中国自力更生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増长率达到9.9%,2016年已经达到11.2万亿美元,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达到四分之一,超越主要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増长最强大的一支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大地、基于自身国情的成功探索,是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精神,一步一步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

依靠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故事”,成就了惊艳全球的“中国奇迹”。A、中国梦B、中国改革C、中国经验D、中国路线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特此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  (2)运用经济常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问答题材料: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判断题中国近40年来GDP平均增长率为9.8%,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A对B错

单选题依靠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成就了惊艳全球的()A中国梦B中国奇迹C中国改革D中国路线

判断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居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A对B错

单选题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A8.9%B9.7%C10.1%

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创造了持续30年平均()的世界奇迹。A9.8%B10%C8%D11%

单选题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濒临崩溃、封闭半封闭到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巨变。国家统计局近日发表的分析报告指出,1979年至2012年的34年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为2.8%。中国经济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高增长了30多年,不但刷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阶段创下的高增长纪录,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根本动力。中国经济的起飞始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量固然重要,人均更为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项人均指标也快速提升,中国人离强国富民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出现增速下行、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更是不容盲目乐观。历史启示未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办法,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居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B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C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D国内需求仍然较为疲软

单选题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濒临崩溃、封闭半封闭到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巨变。国家统计局近日发表的分析报告指出,1979年至2012年的34年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为2.8%。中国经济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高增长了30多年,不但刷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阶段创下的高增长纪录,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根本动力。中国经济的起飞始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量固然重要,人均更为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项人均指标也快速提升,中国人离强国富民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出现增速下行、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更是不容盲目乐观。历史启示未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办法,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了的许多伟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均快速提升,步入发达国家行列B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了30多年C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不再依赖投资和出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