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保祐四年,全国共取进士360名,同科吉州进士()人。A、10人B、25人C、39人D、43人

南宋保祐四年,全国共取进士360名,同科吉州进士()人。

  • A、10人
  • B、25人
  • C、39人
  • D、43人

相关考题: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宋代殿试登第者分为五等,其中一、二等称( )A.“进士及第”B.“同进士及第”C.“进士出身”D.“同进士出身”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录取者分为三甲,分别赐予( )。A.进士B.进士及第C.进士出身D.同进士出身E.进士榜首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时主考官为()。A、欧阳修B、王安石C、曾巩D、司马光

《了凡四训》是()A、清朝进士袁黄所作B、明朝进士袁黄所作

()是宋代吉水杨家庄人,北宋末年进士,他在保卫南宋战争中视死如归,写下“宁作赵氏鬼,不作他邦臣”。A、杨邦乂B、文天祥

泰和马市镇蜀江村,从明代永乐间欧阳氏中进士,至清乾隆年间的300多年里,该村高中进士人数为()。A、28人B、21人

宋代江西进士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有许多一门数进士情形发生,如()等一门三进士。A、王安石B、洪迈C、曾巩D、刘恕

“一门九进士”指的是宋代永平赵士礽家祖孙九人中进士。()

明代嘉靖年间,丙戌科会考,平度人()同科考中进士,并且师从同一位老师,称为科举佳话。A、傅汉臣B、崔廷槐C、李学诗D、官贤

清代汉族士人出仕重要官职的途径几乎都是()A、通过进士考试B、拥有庶吉士身份C、通过举贡D、通过荐举

唐朝时,要实现“金榜题名时”,主要参加的考试科目有()A、进士和易经B、进士和明经C、明经和易经D、进士和帖经

宋朝进士、明经等科考试一般分为()、省试、殿试三级。A、乡试B、州试C、府试D、部试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明清科举四级考试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所获出身分别是()。A、秀才、举人、进士、状元B、秀才、举人、进士、贡士C、秀才、举人、贡士、进士D、秀才、贡士、举人、进士

进士科

单选题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时主考官为()。A欧阳修B王安石C曾巩D司马光

单选题殿试二甲,赐()。A榜眼B进士及第C进士出身D同进士出身

单选题唐朝时,要实现“金榜题名时”,主要参加的考试科目有()A进士和易经B进士和明经C明经和易经D进士和帖经

填空题南宋时期,江西共考中进士()人。

多选题乾隆时期,某人在科举考试中曾考中二甲头名,这里的“二甲”均称为(  )。A赐进士及第B赐同进士及第C赐进士出身D赐同进士出身

判断题宋代福建共有7607人中进士,22人为状元,按人口比例,为全国第一,并创造出不少奇迹。以莆田县为例,曾同科文武两状元,连科三状元,囊括一榜前四名等,均为全国前所未有。A对B错

单选题《了凡四训》是()A清朝进士袁黄所作B明朝进士袁黄所作

单选题级别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B秀才、童生、举人、贡士、进士C童生、举人、秀才、进士、贡士D童生、秀才、贡士、举人、进士

多选题南宋以后的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二名的称为(  )。A状元B榜眼C探花D进士

多选题“东北才子”辽阳王尔烈在乾隆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曾考中二甲头名,“二甲”称为(  )。A赐进士及第B赐同进士及第C赐进士出身D赐同进士出身

填空题明代江西共考取进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