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准测量法测定A、B两点的高差,从A到B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1234,前尺中丝读数147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1430,前尺中丝读数0728,则AB点高差为()米。A、-0.938B、-0.466C、0.466D、0.938

用水准测量法测定A、B两点的高差,从A到B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1234,前尺中丝读数147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1430,前尺中丝读数0728,则AB点高差为()米。

  • A、-0.938
  • B、-0.466
  • C、0.466
  • D、0.938

相关考题:

两点间进行水准测量,共安置了四次仪器,每一测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6mm。()

三等水准测量一测站两次测得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mm。()

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测站数(或两点距离(km数)的平方成正比。()

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比。A.正B.负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上红面和黑面高差之差小于等于5mm。()

在四等水准测量的某一测站上,计算所得出的黑面高差为+0833,红面高差为+0932,则平均高差应是0932.5。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安置在两尺中

用水准测量法测定A、B两点的高差,从A到B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1234mm,前尺中丝读数1470mm,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1430mm,前尺中丝读数0728mm,则高差为( )m。A.-0.938 B.-0.466C.0.466 D.0.938

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作业限差有()。A、前、后视距差;B、高差闭合差;C、红、黑面读数差;D、红黑面高差之差;

试述在一测站上测定两点高差的观测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某一测站黑面高差为0.419m,则该测站的红面读数计算得出的高差为()m,可以满足限差要求。A、0.521B、0.319C、0.417D、0.423E、0.612

四等水准测量某一测站根据黑面读数求得的黑面高差为1.374,那么根据红面读数求得高差为1.380,可认为观测合格。

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高程检核,往往在一测站需要测量和计算两个高差,通常采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

用双面尺进行水准测量,在某一测站上,黑面所测高差为+0.102m,红面所测高差为+0.203m,则该测站前视标尺的尺常数是()A、4687B、4787C、3015D、3115

水准测量中,设一测站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5mm,若1KM有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中误差为(),L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写出计算公式)

当采用双面尺法进行等外水准测量以确定两点间的高差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如何实现,如果进行观测数据的检核并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中,算得黑面高差为-0074m,红面高差为-0175m,则高差中数为-0.0745。

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作业限差不包括()。A、前、后视距差B、高差闭合差C、红、黑面读数差D、红黑面高差之差

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比。A、正B、负

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两尺()处。

判断题三等水准测量一测站两次测得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mm。A对B错

填空题水准测量中,设一测站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5mm,若1KM有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中误差为(),L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写出计算公式)

单选题用水准测量法测定A、、B、两点的高差,从A、到B、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1234,前尺中丝读数147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1430,前尺中丝读数0728,则高差为()米。A-0.938B-0.466C0.466D0.938

问答题当采用双面尺法进行等外水准测量以确定两点间的高差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如何实现,如果进行观测数据的检核并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单选题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作业限差不包括()。A前、后视距差B高差闭合差C红、黑面读数差D红黑面高差之差

多选题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作业限差有()。A前、后视距差;B高差闭合差;C红、黑面读数差;D红黑面高差之差;

问答题试述在一测站上测定两点高差的观测步骤。

填空题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高程检核,往往在一测站需要测量和计算两个高差,通常采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