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的布线通常需遵守3W原则,一般表述为:走线间距间隔(走线中心间的距离)必须是单走线的()倍。

PCB板的布线通常需遵守3W原则,一般表述为:走线间距间隔(走线中心间的距离)必须是单走线的()倍。


相关考题:

通信机房内的通信线缆布放必需遵守相关规范,原则上采用()走线方式布线。 A.上B.下C.左D.右

线缆固定在走线架横铁上,线扣间距均匀美观,确保线不松动,间距与走线架间隔一致,一般为()。 A.500~900mmB.400~800mmC.300~700mmD.200~600mm

通常要求室内走线架的高度为__宽度为 __

以下关于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要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平布线子系统用线一般为双绞线B. 布线长度一般不超过150米C. 布线尽量走线槽或安装在天花板吊顶内架的金属线槽中D. 确定媒体布线方法和线缆的走向

以下针对嵌入式系统高速PCB布线原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33)。A.合理选择层数B.走线长度越长越好,两根平行线距离越短越好C.注意信号线近距离平行走线时所引入的交叉干扰D.减少高频电路器件管脚间引线的弯折

以下针对嵌入式系统高速PCB布线原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合理选择层数B.走线长度越长越好,两根平行线距离越短越好C.注意信号线近距离平行走线时所引入的交叉干扰D.减少高频电路器件管脚间引线的弯折

主板所用的PCB板是由几层树脂材料构成的,内部采用()箔走线。A、铝B、铜C、金D、铁

若电源走线较长,应用线码固定,固定间距为()米,走线外观要平直美观。

电源线与信号线同时布放时应遵守电源线与()的原则,电源线与信号线在同一个走线架上布线时,要求电源线与信号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3cm。

馈线应用扎带、馈线座或走线梯、馈线夹加以牢固固定,固定间距正确的是:()A、小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0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0.8米。B、大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0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0.8米。C、大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5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1.0米。D、小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5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1.0米。

馈线应用扎带、馈线座或走线梯、馈线夹加以牢固固定,固定间距不正确的是:()A、小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0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0.8米。B、大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0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0.8米。C、大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5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1.0米。D、小于1/2馈线水平走线时间距为1.5米,垂直走线时间距为1.0米。

走线架(管)尽量靠墙布放,并用支架或馈线夹固定,间距表按照工程规范中关于走线固定间距的表,走线管不能有()的现象。

从走线架到设备端的下行布线应整齐规范,无松弛垂挂现象,线缆应在走线架下线处固定;电池电缆下线应视情况尽量利用下行走线支架布放并固定,地面过道布线应穿()套护。A、PVC管B、金属管C、一般塑料管

若电源走线较长,应用线码固定,固定间距为()米,走线外观要平直美观。A、0.3B、0.5;C、1;D、2

若电源走线较长,应用线码固定,固定间距为()米,走线外观要平直美观。A、0.3;B、0.5;C、1;D、2

通信机房采用上走线应根据机房高度、设备布局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布线,电源线与通信电缆的走线架应分层设置。

天花板为预制板时不得采用()方式设计安装走线架,应采用()支撑,其间距宜在()之间。

所有馈线、跳线、走线管都应用馈线夹、馈线座、线码、扎带等加以牢固固定,其中7/8馈线水平走线时的水平绑扎间距为()。

编辑印制电路板图时,放置铜膜走线的工具为()菜单下的命令。A、[放置]/[走线]B、[放置]/[线]C、[放置]/[总线]D、[放置]/[InteractiveRouting]

PCB设计规则通常规定双面印制电路板的顶层走水平线,底层走垂直线。

若电源走线较长,应用线码固定,固定间距为()米,走线外观要平直美观。A、0.3B、0.5C、1D、2

判断题PCB设计规则通常规定双面印制电路板的顶层走水平线,底层走垂直线。A对B错

填空题电源线与信号线同时布放时应遵守电源线与()的原则,电源线与信号线在同一个走线架上布线时,要求电源线与信号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3cm。

单选题通信机房内的通信线缆布放必需遵守相关规范,原则上采用()走线方式布线。A上B下C左D右

填空题若电源走线较长,应用线码固定,固定间距为()米,走线外观要平直美观。

填空题天花板为预制板时不得采用()方式设计安装走线架,应采用()支撑,其间距宜在()之间。

单选题线缆固定在走线架横铁上,线扣间距均匀美观,确保线不松动,间距与走线架间隔一致,一般为()。A500~900mmB400~800mmC300~700mmD200~6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