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容器、下水井(道)内用火时,其工作环境氧含量体积比必须在()

进入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容器、下水井(道)内用火时,其工作环境氧含量体积比必须在()


相关考题:

不停产及停输用火作业指的是未进行()分析合格后的含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工艺管线上的用火。 A、清洗B、置换C、处理D、检验

凡进入有毒、有害部位(包括进入设备内,下槽进下水井内)作业,必须选佩适用的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等特殊防护用品,以防中毒窒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进入设备内进行用火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进行氧含量分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进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容器内进行作业时,应使用()防毒面具。

炼化企业带有可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及码头泊位油轮停泊期间从油轮边缘起向外延伸35m以内区域的用火,属于()作业。 A、特级用火B、一级用火C、二级用火D、固定区域用火

进入有毒有害气体容器内作业时,严禁使用()防毒面具。

下列情况属于特级用火作业的为() 。A、带有可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B.在20时至次日8时期间的用火作业;C.在运行的液化气球罐区防火堤内的用火作业。D.向作业人员交待

进入压力容器内检查或检修时,检测容器内氧含量应在()以上。

进入设备内进行用火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进行氧含量分析。

进入设备作业前,应分析()A、可燃气体浓度B、有毒物质浓度C、有害物质浓度D、氧含量

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其氧浓度不得低于()。有毒气体浓度,可燃气体浓度符合作业要求。A、21%B、15%C、18%D、20%

需要进入容器内检修时,必须对容器内部测氧测爆合格后方可进入。

进入设备容器内作业,分析氧含量合格,便可工作。

进入有害有毒容器内作业时应做好哪些措施?

只要设备处于常温、常压、无有害物质时,便可进入容器内检修

进入塔、罐、容器、下水井、地沟等处作业时,其工作环境的氧含量要求多少?

进入塔、罐、容器、下水井、地沟等处作业,其工作环境的含氧量应在()%以上。

装置大修进入容器作业时,设备内有毒物质含量硫化氢(),氧含量20~22%。

凡要进入容器、塔设备内、氧含量要求()(体)以上A、18%B、20%C、21%

进入贮存过有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内检修前,应当()。A、先分析容器内氧含量及有毒易燃气含量B、直接入罐、不需别人监护C、若分析罐内气样不合格而必须进入时可戴过滤式防毒面具D、只分析容器内有毒易燃气体含量

在紧急情况下,凡进入塔、容器或下水井(道)抢救人员,可不采取个人防护进行救人。

进入塔、罐、容器、下水井、地沟等处作业,其工作环境的氧含量在()以上,()的防毒面具,有()、()。

进入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容器、下水井(道)内用火时,其工作环境氧含量必须在()。A、18.5%~23.5%B、17.5%~21.5%C、18.5%~22.5%D、19.5%~23.5%

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必须对其浓度作检测分析,若其含量超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用火作业许可证上注明。进入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容器、下水井(道)内用火时,其工作环境氧含量必须在19.5%~23.5%。

进入储罐、槽车、污水池、下水井等容器内作业要进行采样分析,分析后方能进入进入储罐、槽车、污水池、下水井等容器内作业。

设备内作业安全要点错误的是()。A、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B、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  C、在设备内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D、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50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36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在含有害物质的容器中进行焊接工作时,必须向容器内充氧以防焊工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