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相关考题:
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古人常以明月来寄托思乡之情,例如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情况B、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单选题学习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老师引导学生鉴赏诗中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教师让学生举例,和“月”有关的诗句,并且阐释和这句有相同的情感基调。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D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