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碳钢加热成为A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A、A加热时的温度B、A加热时的均匀化程度C、A冷却时的转变温度D、A冷却时的转变时间

共析碳钢加热成为A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

  • A、A加热时的温度
  • B、A加热时的均匀化程度
  • C、A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 D、A冷却时的转变时间

相关考题:

淬火是指将钢(高碳钢和中碳钢)加热到A1(对过共析钢)或加热到A3(对亚共析钢)以上30~70℃,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水冷或油冷),使奥氏体来不及分解和合金元素的扩散而形成马氏体组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T8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钢的加热温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共析成份0.77%的碳钢,自奥氏体相区缓慢冷却时,在727℃要进行 反应,转变为层片状()的和()两相混合物,这种组织又称为()。

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度,均热后在空气中冷却,达到珠光体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__________。

共析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 A.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D.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共析钢加热后冷却到S点(727℃)时会发生共析转变,从奥氏体中间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__________。

因加热产生氧化皮的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加热的时间B、加热的温度C、加热后冷却的时间D、加热后冷却的方式

球化退火是把()加热到Acl以上20-50℃,长时间保温后缓冷的一种操作工艺。 A、钢B、亚共析钢C、中碳钢D、过共析钢

钢的实际晶粒度主要取决于钢在加热后的冷却速度。

共析碳钢加热到奥氏体后,以各种速度连续冷却,能否得到贝氏体组织,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获得贝氏体组织?

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钢的加热温度。

亚共析碳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为()。

球化退火工艺是将共析碳钢加热到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随炉缓慢冷却到600℃以下。A、10~20℃B、50~100℃C、100~150℃D、150~200℃

淬火是指将钢(高碳钢和中碳钢)加热到A1(对过共析钢)或加热到A3(对亚共析钢)以上30~70℃,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水冷或油冷),使奥氏体来不及分解和合金元素的扩散而形成()组织。A、奥氏体B、珠光体C、马氏体D、铁素体

共析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以不同的冷却方式冷却,可以获得()。 A、三种组织B、四种组织C、五种组织D、六种组织

火焰矫正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火焰加热位置和加热温度,并与焊件加热后的冷却速度关系不大。

过共析碳钢为什么选择淬火加热温度在略高于Ac1的温度?

叙述亚共析钢在室温时的组织和加热到AC3以上或冷却至Ar3以下时组织的转变。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亚共析碳钢及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试从获得的组织及性能等方面加以说明。

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很快,获得的室温组织为()A、马氏体B、贝氏体C、珠光体D、托氏体

共析钢加热时组织结构如何变化?

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冷却时转变的组织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B、奥氏体化后的成分均匀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亚共析钢、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温度范围是什么?低碳钢切削加工前和高碳钢球化退火前正火的目的是什么?

多选题过共析钢正火,首先加热时必须保证网状碳化物全部溶入()中,为了抑制自由碳化物析出,使其获得()组织,必须采用较大冷却速度进行冷却。A马氏体B贝氏体C奥氏体D共析组织E共晶组织F伪共析组织

问答题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亚共析碳钢及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试从获得的组织及性能等方面加以说明。

问答题亚共析钢、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温度范围是什么?低碳钢切削加工前和高碳钢球化退火前正火的目的是什么?

填空题亚共析碳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