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Ttgg与TtGg杂交后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目依次是()A、3种和5种B、6种和4种C、8种和6种D、9种和4种
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Ttgg与TtGg杂交后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目依次是()
- A、3种和5种
- B、6种和4种
- C、8种和6种
- D、9种和4种
相关考题:
已知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将一高茎豌豆群体中的植株分别与矮茎植株杂交,所得F1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3:1。如果将亲本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 )。A.2:1B.3:1C.7:1D.15:1
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TTSS×ttSSBTTss×ttssCTTSs×ttssDTTss×ttSS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②豌豆的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③在杂种一代形成配子时,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④豌豆的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都是随染色体向子代传递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A、高茎遗传因子对矮茎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控制高、矮茎的遗传因子不在一个细胞内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设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为()。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要确定一株高茎豌豆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单选题豌豆未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将一棵杂合体绿色豆荚品种的豌豆花人工授以黄色品种豌豆的花粉,则这棵豌豆的未成熟豆荚的颜色将会是()A全部是绿色B全部是黄色C绿色、黄色各占一半D绿色和黄色豆荚数为3∶1
单选题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黄粒(G)对绿粒(g)是显性,则Ttgg和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依次是()A5、3B6、4C8、6D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