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结构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梁宽为200或250时,梁顶钢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次梁如无特别计算要求且梁跨大于等于4米时建议采用直径10或者12的通长架立筋。B、结构开洞的洞口布置原则:尽可能将洞口布置在避开暗柱的剪力墙上或框架梁跨中或左右各1/3跨处。C、结构梁后取孔洞尽可能靠近楼板底,孔洞底距梁底应大于150,孔洞直径尽可能小,后取孔的最大孔径不得大于110,严禁破坏梁底纵筋。D、当结构出现反梁时,应特别注意反梁对上下层门窗的影响;屋面、露台一般板中不设反梁,若设反梁,则在梁上预留过水孔。

以下关于结构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梁宽为200或250时,梁顶钢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次梁如无特别计算要求且梁跨大于等于4米时建议采用直径10或者12的通长架立筋。
  • B、结构开洞的洞口布置原则:尽可能将洞口布置在避开暗柱的剪力墙上或框架梁跨中或左右各1/3跨处。
  • C、结构梁后取孔洞尽可能靠近楼板底,孔洞底距梁底应大于150,孔洞直径尽可能小,后取孔的最大孔径不得大于110,严禁破坏梁底纵筋。
  • D、当结构出现反梁时,应特别注意反梁对上下层门窗的影响;屋面、露台一般板中不设反梁,若设反梁,则在梁上预留过水孔。

相关考题:

主次梁相交部位箍筋、吊筋、次梁加筋如何构造()。 A、主次梁相交部位,主梁箍筋照设,次梁箍筋在主梁边50mm处开始布置B、主次梁相交部位箍筋均不设,次梁范围布置次梁加筋C、次梁加筋布置在次梁两侧D、吊筋的高度随主梁高度,当主梁高大于800时,吊筋弯折60°

下列关于柱、墙、梁、板钢筋绑扎的要求,符合要求的是( )。 A、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优先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次梁钢筋宜放在主梁钢筋内侧;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部,并在墙边弯折锚固 B、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4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 C、每层柱第一个钢筋接头位置距楼地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长边(或直径)的较大值 D、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E、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

下列关于柱、墙、梁、板钢筋绑扎的要求,符合要求的是( )。 A、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优先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次梁钢筋宜放在主梁钢筋内侧;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部,并在墙边弯折锚固。 B、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 C、每层柱第一个钢筋接头位置距楼地面高度不宜小于500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长边(或直径)的较大值 D、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E、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15mm

关于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向受拉钢筋应布置在梁的受压区B、梁的箍筋主要作用是承担剪力和固定主筋位置C、梁的箍筋直径最小可采用4mmD、当梁的截面高度小于200mm时,不应设置箍筋

关于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纵向受拉钢筋应布置在梁的受压区B. 梁的箍筋主要作用是承担剪力和固定主筋位置C. 梁的箍筋直径最小可采用 4mmD. 当梁的截面高度小于 200mm 时, 不应设置箍筋

当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作为框架梁时,下列要求不合理的是( )。A.不宜用于一、二级框架结构B.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C.扁梁应双向布置D.梁宽不应大于柱宽的二倍

关于板柱一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下列( )要求是错误的。A.房屋高度大于12m时,墙厚不应小于200mmB.房屋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楼、电梯洞口周边宜设置边框梁C.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0倍D.房屋的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关于梁、板钢筋绑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B.梁的高度较大时,梁的钢筋宜架空在梁模板顶上绑扎C.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D.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保证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最小值1Omm

当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作为框架时,下列要求哪一项是不合理的?()A、不宜用一二级框架结构B、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C、扁梁应双向布置D、梁宽不应大于柱宽的二倍

为什么不能在梁筋识别的时候设置自动布置构造腰筋?()A、识别时的自动腰筋之能布置相同直径的腰筋B、布置梁钢筋时还没有布置板,梁腹高取值错误C、识别梁筋不能区分变梁和中梁D、识别梁筋时没有区分梁的结构属性

关于主次梁相交部位箍筋、吊筋、次梁加筋的构造,以下错误的是:()A、主次梁相交部位,主梁箍筋照设,次梁箍筋在主梁边50mm处开始布置B、主次梁相交部位箍筋均不设,次梁范围布置次梁加筋C、次梁加筋布置在次梁两侧D、吊筋的高度随主梁高度,当主梁高大于800时,吊筋弯折60

关于地下室顶板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下室顶板次梁顶面钢筋用小直径的架立筋,支座配筋另行配置与架立筋搭接处理B、地下室顶板梁高应在充分考虑层高及水、电、风管及消防设施的安装后调整优化C、相邻跨顶板空间次梁宜拉通设置D、交叉搭接于同一柱上的框架梁可超过5根E、地下室外墙顶板交接处应设暗梁

拆除框架结构模板的顺序正确的是()A、柱模板→楼板底板→梁侧模板→梁底模板B、柱模板→梁侧模板→楼板底板→梁底模板C、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D、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两端向跨中再集中拆除

下列关于梁板式楼板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梁板式楼板通常在纵横两个方向都设置梁,有主梁和次梁之分B、主梁和次梁的布置应整齐有规律C、一般主梁沿房间长跨方向布置,次梁则平行于主梁布置D、楼板上的荷载先由板传给梁,再由梁传给墙或柱

梁中架立筋的直径,当梁跨度大于6米时,不宜小于12㎜。()

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模板拆除的顺序正确的是()。A、柱模板→梁侧模板→梁底模板→楼板底板B、柱模板→楼板模板→梁侧模板→梁底模板C、楼板底板→梁侧模板→梁底模板→柱模板D、梁侧模板→楼板底板→梁底模板→柱模板

配置直径为20的钢筋作为纵向钢筋时,钢筋的净距要求应符合()A、梁顶≥30mm,梁底≥20mmB、梁顶≥30mm,梁底≥25mmC、梁顶≥20mm,梁底≥25mmD、梁顶≥25mm,梁底≥20mm

当梁底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主次梁交接,()先起拱。A、次梁B、主梁C、上梁D、下梁

当梁底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主梁先起拱,次梁后起拱。

梁、楼板钢筋绑扎时,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处必须加密箍处理,一般情况下,梁面钢筋接头应设在梁跨中()范围内,梁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1/3范围内。

判断题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支座筋取伸入跨内长度为Ln/3,Ln为相邻左右两跨中跨度较大一跨的跨度值。()A对B错

单选题关于梁、板钢筋绑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B梁的高度较大时,梁的钢筋宜架空在梁模板顶上绑扎C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D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保证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最小值10mm

单选题配置直径为20的钢筋作为纵向钢筋时,钢筋的净距要求应符合()A梁顶≥30mm,梁底≥20mmB梁顶≥30mm,梁底≥25mmC梁顶≥20mm,梁底≥25mmD梁顶≥25mm,梁底≥20mm

单选题拆除框架结构模板的顺序正确的是()A柱模板→楼板底板→梁侧模板→梁底模板B柱模板→梁侧模板→楼板底板→梁底模板C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D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两端向跨中再集中拆除

多选题承台之间的连接宜符合的要求有(  )。A当桩柱截面直径之比较大(一般大于2)且柱底剪力和弯矩较小时,可不设连系梁B两桩桩基的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C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相邻跨连系梁纵筋应连通D连系梁宽度不宜小于10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单选题当梁底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主次梁交接,()先起拱。A次梁B主梁C上梁D下梁

判断题当梁底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主梁先起拱,次梁后起拱。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