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地球上将没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地球上将没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相关考题:

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更替现象B.四季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关于太阳的高度角的说法,以下哪条正确?( )A.太阳高度角与纬度无关B.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高C.太阳高度角与季节无关D.冬季太阳高度角高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辽宁省沈阳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十分钟左右;(2)结合地图完成教学;(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学生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答辩题目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引出新课小明家去年6月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家人感到很困惑,6月份看房时,房内阳光很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小明家分析一下原因吗?通过生活中出现的趣味问题,引出新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二)合作探究,掌握规律1.理解概念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思考:(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2)试着在光照图上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学习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师评价并总结: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在光照图上绘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首先要找出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过该地作切线即代表当地的地平面;画出直射光线,需要与地平面垂直,最后做出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提问:结合上图,比较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学生分析后得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探究规律活动一:展示“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学生描述图示时刻,全球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情况,并推测同一时刻,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满足什么规律?学生总结之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展示“夏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活动二:展示“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为夏至组、冬至组、春秋分组,分别思考相对应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并找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地区。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并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存在有规律的变化。(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思考问题:(1)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解释小明家购买房屋中出现的问题?(四)小结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课下查找资料思考如何避免在买房时出现小明家同样的问题?能否通过准确计算解决这一问题?【板书设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2.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规律【答辩题目解析】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图}为纬度,{为太阳赤纬。已知小陈的身高为180厘米,他所在地的纬度为43°,当日太阳赤纬为13°。那么,在正午时他的影子长度约为:A.60厘米B.90厘米C.104厘米D.208厘米

下列因素中,利于使地球上形成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的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太阳日的时间不太长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地球()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A、自转公转B、公转自转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北京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和原来历年同期相比,将会()A、减小B、不变C、增大D、不定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那么()A、太阳直射的范围没有变化B、热带范围缩小C、温带范围缩小D、寒带范围缩小

2013年12月初,“嫦娥三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区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地理环境信息。完成下列各题。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A、昼夜温差小B、不会产生极昼、极夜现象C、季节变化小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

在黄赤交角为0时,地球上()A、极圈范围扩大B、没有昼夜交替C、没有地方时差D、没有四季变化

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D、太阳直射点移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A、太阳直射点终年位于赤道上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地球上热量空间分配将会均匀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加而()。

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因素有()A、地理纬度B、太阳赤纬C、太阳视半经D、太阳入射角的大小

当黄赤交角变小时()A、极昼极夜区与阳光直射区将扩大B、温带范围将缩小C、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将减小D、南北半球热量的分配差别将减小

某地纬度为30°N,春、秋分时,()。A、赤纬为0B、赤纬为23.5°C、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60°D、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90

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B、没有昼夜交替C、没有四季变化D、不存在地方时

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上四季和五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昼夜长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B、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C、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D、黄赤交角的存在

单选题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正确叙述是()A6月22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均达到最大值B在夏季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C同一半球,当此半球冬季时,纬度越高,白昼越长D清明节到国际劳动节这段时间内,北半球中纬度昼长夜短,且白昼继续延长

多选题某地纬度为30°N,春、秋分时,()。A赤纬为0B赤纬为23.5°C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60°D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90

多选题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因素有()A地理纬度B太阳赤纬C太阳视半经D太阳入射角的大小

问答题试述正午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问答题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填空题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或地区,太阳辐射日变化大,因而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