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多还是少?为什么?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多还是少?为什么?


相关考题:

活菌计数中因技术操作误差引起的菌落数误差率(平板间、稀释度间)不宜超过A、1%B、2%C、5%D、10%E、15%

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为A、培养时间和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B、培养时间的倒数和培养物中活菌数C、培养时间的对数和培养物中活菌数D、培养时间和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平方E、培养时间和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倒数

关于活菌计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按实数报告B、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按实数报告C、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采用两位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四舍五入,再乘以10的指数D、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稀释倍数E、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采用两位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四舍五入再乘以10的指数

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的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关于活菌计数,下列描述哪几项正确( )A.活菌培养计数一般使用倾注法,有特殊规定者,可以使用其他方法B.选择适宜稀释度试管吸取其中混合均匀的悬液0.5mL加于无菌平皿内,每一稀释度接种2个平皿,一般需接种2~3个不同稀释度C.计数菌落时,每平板菌落数细菌在15~300cfu、黑曲霉素在15~100cfu的稀释度为准记录结果。对菌量极少的样本,即使平板菌落数未达15cfu时,亦可用其计算最终结果D.活菌计数因技术操作而引起的菌落数误差率(平板间、稀释度间)不宜超过15%

MPN是指A.总大肠菌群菌落数B.总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C.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D.总大肠菌群菌落形成单位E.总大肠菌群指数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5和260,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平均值l63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0、240和250,平均值233

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菌的特点()A、代谢不活跃B、繁殖速度最快C、活菌数目最多D、死菌数不断增加

为什么转向离合器的磨擦片数目较主离合器的片数多?

平板培养计数方法检测出来的菌落数并不能包括所检样品中全部的活菌数。

处于稳定期细菌的特点()A、代谢不活跃B、繁殖速度最快C、活菌数目最多D、死菌数不断增加

何谓菌落?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菌落各有何特征?菌落有何实际重要性?

为什么霉菌菌落的中央和边缘,正面和反面的颜色常有明显差别?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怎样?为什么?

MPN是指()。A、总大肠菌群菌落数B、总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C、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D、总大肠菌群菌落形成单位E、总大肠菌群指数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B、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C、平板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根据一个活菌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一个菌落的原理,测定菌体数目的方法称()A、比浊法B、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平皿培养计数法D、干重法

菌落形成单位代表活菌数量,有多少个菌落表示有多少个活菌

在平板上接种微生物的最常用方法有哪些?哪一种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若各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均无菌落生长或测定数在10个以下时,报告菌数为()个。

统计培养基上活菌的数目时,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多少的平板进行计数?需要几个?

显微镜直接计数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活菌数相比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为什么转向离合器的摩擦片数目较主离合器的片数多?

单选题MPN是指()。A总大肠菌群菌落数B总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C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D总大肠菌群菌落形成单位E总大肠菌群指数

问答题为什么霉菌菌落的中央和边缘,正面和反面的颜色常有明显差别?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怎样?为什么?

判断题菌落形成单位代表活菌数量,有多少个菌落表示有多少个活菌A对B错

单选题细菌菌落计数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皿有1/3成片状菌落,其余菌落分布均匀,应该如何处理?()A以无片状菌落的平皿作为菌落数B以两平皿菌落数的平均作为菌落数C以片状菌落平皿的另一半计数后乘2代表全皿菌落数参加统计

判断题平板培养计数方法检测出来的菌落数并不能包括所检样品中全部的活菌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