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测法测河底流速时,仪器旋转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

精测法测河底流速时,仪器旋转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


相关考题:

河水流速的垂向分布规律是河底流速为零,水面流速并不一定是最大,最大流速往往出现在:A.水面至水面以下1/3倍水深处B.近河底处C.1/2倍水深处D.河底至1/3倍水深处

用两点法测算冰期垂线平均流速时,两个流速测点的相对位置是()。A、0.2和0.8B、0.15和0.85C、0.5和0.6D、水面和河底

开展流速仪比测时,比测点()靠近河底、岸边或水流紊动强度较大的地点。A、应B、宜C、可D、不宜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与流速仪法比测,结果偏差不超过()时,仪器可继续使用。

流速仪法测水的流速时,测点的分布应符合一条垂线上相邻两测点的最小间距不宜()流速仪旋桨或旋杯的直径。测水面流速时,流速仪转子旋转部分不得露出水面。测河底流速时,应将流速仪下放至()m水深以下,并应使仪器旋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2-5Cm。A、小于0.9B、大于0.9C、小于0.5D、大小0.5

测河底流速时,应使流速仪旋转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2~5()。A、mmB、cmC、dmD、m

推移质采样器接近河底应小心缓慢,使仪器口门下缘尽量()河床并少扰动河底泥沙,还要避免仪器周缘对河底的淘刷。A、贴接B、半边紧贴C、翘起于D、钻进

断面监视人员必须在每个浮标到达()时及时发出讯号。A、水面B、断面线C、河底D、测点

河底地形或测点流速沿()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时,测速垂线的位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A、河宽B、河长C、水深D、水草

测水面流速时,流速仪转子旋转部分()露出水面。A、可B、宜C、不得D、不宜

垂线采用积深法测验含沙量,应同时施测或推算垂线()流速。A、某点B、平均C、水面D、河底

根据流速在垂线上的分布规律,为了满足垂线平均流速计算的精度要求,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应能控制流速沿()的转折变化。A、水面B、河底C、断面D、垂线

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处的流速。A、0.2h、0.6h、0.8hB、0.2h、0.4h、0.8hC、0.4h、0.6h、0.8hD、0.2h、0.4h、0.6h

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0.2h、0.6h、0.8h(h为水深)处的流速。

流速仪法测水的流速时,测点的分布应符合一条垂线上相邻两测点的最小间距不宜()流速仪旋桨或旋杯的直径。测水面流速时,流速仪转子旋转部分不得露出水面。测河底流速时,应将流速仪下放至()m水深以下,并应使仪器旋转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2~5cm。A、小于,0.9B、大于,0.9C、小于,0.5D、大于,0.5

同一测深垂线,水面流速最大,河底流速最小。

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处的流速。A、0.2h.0.6h.0.8hB、0.2h.0.4h.0.8hC、0.4h.0.6h.0.8hD、0.2h.0.4h.0.6h

单选题根据流速在垂线上的分布规律,为了满足垂线平均流速计算的精度要求,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应能控制流速沿()的转折变化。A水面B河底C断面D垂线

单选题用两点法测算冰期垂线平均流速时,两个流速测点的相对位置是()。A0.2和0.8B0.15和0.85C0.5和0.6D水面和河底

单选题推移质采样器接近河底应小心缓慢,使仪器口门下缘尽量()河床并少扰动河底泥沙,还要避免仪器周缘对河底的淘刷。A贴接B半边紧贴C翘起于D钻进

单选题流速仪法测水的流速时,测点的分布应符合一条垂线上相邻两测点的最小间距不宜()流速仪旋桨或旋杯的直径。测水面流速时,流速仪转子旋转部分不得露出水面。测河底流速时,应将流速仪下放至()m水深以下,并应使仪器旋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2-5Cm。A小于0.9B大于0.9C小于0.5D大小0.5

单选题断面监视人员必须在每个浮标到达()时及时发出讯号。A水面B断面线C河底D测点

单选题垂线采用积深法测验含沙量,应同时施测或推算垂线()流速。A某点B平均C水面D河底

填空题精测法测河底流速时,仪器旋转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

单选题流速仪法测水的流速时,测点的分布应符合一条垂线上相邻两测点的最小间距不宜()流速仪旋桨或旋杯的直径。测水面流速时,流速仪转子旋转部分不得露出水面。测河底流速时,应将流速仪下放至()m水深以下,并应使仪器旋转部分的边缘离开河底2~5cm。A小于,0.9B大于,0.9C小于,0.5D大于,0.5

单选题河底地形或测点流速沿()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时,测速垂线的位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A河宽B河长C水深D水草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比测时,比测点()靠近河底、岸边或水流紊动强度较大的地点。A应B宜C可D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