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流期采用五点法测速时,若要利用该资料计算垂线半深流速系数,则需要插补()。A、水面流速B、相对水深0.2处的流速C、相对水深0.5处的流速D、相对水深0.6处的流速

畅流期采用五点法测速时,若要利用该资料计算垂线半深流速系数,则需要插补()。

  • A、水面流速
  • B、相对水深0.2处的流速
  • C、相对水深0.5处的流速
  • D、相对水深0.6处的流速

相关考题:

畅流期流速仪法流量测验中,一般情况下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不应使用()。A.一点法B.两点法C.三点法D.五点法

一条测速垂线实测的流速为1.85m/s,流向偏角为12°,与其相邻的另一条测速垂线采用半深一点法(流速系数0.89)测速,测点流速为2.96m/s,流向偏角为10°,两条垂线间的部分面积为305m2,则该两条垂线间的部分流量为()m3/s。A、732B、671C、677D、683

高水期开展中泓浮标系数试验比较困难,往往采用()进行浮标系数的试验分析。A、代表垂线流速资料B、主流五线平均流速资料C、主流三线平均流速资料D、中泓区流速资料

相对水深0.6的测点流速为2.03m/s,五点法计算的垂线平均流速为1.98,以五点法为准,则该次测验所计算的相对水深0.6的流速系数为()。A、0.9B、1.0C、0.95D、0.98

高水期开展漂浮物浮标系数试验比较困难,往往采用()进行浮标系数的试验分析。A、中泓区流速资料B、主流五线平均流速资料C、代表垂线流速资料D、主流三线平均流速资料

相对水深()不是畅流期垂线三点法规定的测速点位置。A、0.2B、0.5C、0.6D、0.8

开展断面浮标系数比测试验时,各种试验方案的浮标系数的计算一般包括()等步骤。A、从多浮标比测试验资料中抽取符合试验要求的有限浮标数,绘制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线,查读并计算断面平均虚流速B、从多测速垂线的比测试验资料中抽取与有限浮标数相应的流速仪有限测速垂线数,计算断面平均流速C、计算断面平均(虚)流速的标准差D、用断面平均流速除以断面平均虚流速,即为各种试验方案的浮标系数

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某垂线水深为2.4m,采用半深一点法测速时,流速仪的测速位置应该是在水下()处。A、0.5mB、1.2mC、0.5D、1.2

畅流期流速仪法流量测验中,一般情况下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不应使用()。A、一点法B、两点法C、三点法D、五点法

畅流期三点法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中,各测点流速取等权时的总权重为()。A、0B、1C、2D、3

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三点法、五点法)。

相对水深()不是畅流期垂线五点法规定的测速点位置。A、0.0B、0.6C、0.8D、0.5

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Ⅱ型误差用()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并把该值作为垂线平均流速的真值。A、五点法B、六点法C、十一点法D、多点法

当进行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精简分析时,一般应使用()测定垂线流速分布并计算垂线平均流速。A、十一点法B、六点法C、五点法D、三点法

分析测站垂线流速分布型式时,可采用()等多点法资料。A、两点法B、五点法C、六点法D、十一点法

当河面结冰时,应采用()计算每一垂线上的平均流速。A、二点法B、三点法C、五点法D、六点法

单选题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某垂线水深为2.4m,采用半深一点法测速时,流速仪的测速位置应该是在水下()处。A0.5mB1.2mC0.5D1.2

单选题畅流期采用五点法测速时,若要利用该资料计算垂线半深流速系数,则需要插补()。A水面流速B相对水深0.2处的流速C相对水深0.5处的流速D相对水深0.6处的流速

单选题畅流期流速仪法流量测验中,一般情况下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不应使用()。A一点法B两点法C三点法D五点法

单选题相对水深()不是畅流期垂线五点法规定的测速点位置。A0.0B0.6C0.8D0.5

单选题相对水深()不是畅流期垂线三点法规定的测速点位置。A0.2B0.5C0.6D0.8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Ⅱ型误差用()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并把该值作为垂线平均流速的真值。A五点法B六点法C十一点法D多点法

单选题畅流期三点法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中,各测点流速取等权时的总权重为()。A0B1C2D3

单选题畅流期三点法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中,相对水深0.6测点流速倍权时的总权重为()。A4B3C2D1

单选题当进行垂线的流速测点分布精简分析时,一般应使用()测定垂线流速分布并计算垂线平均流速。A十一点法B六点法C五点法D三点法

单选题相对水深0.6的测点流速为2.03m/s,五点法计算的垂线平均流速为1.98,以五点法为准,则该次测验所计算的相对水深0.6的流速系数为()。A0.9B1.0C0.95D0.98

多选题分析测站垂线流速分布型式时,可采用()等多点法资料。A两点法B五点法C六点法D十一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