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语试题: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题

Will you please the word in the dictionary?

A.look at

B.look out

C.look for

D. look up


参考答案:D


Would you please the paper for me and see if there are any obvious mistakes?

A. look around B. look into C. look up D. look through


正确答案:D


小明的英语从七年级开始就不是太好,他很想把英语提高上去。假如你是他的同学,请你根据你学习英语的经验,热心地给小明提出你的如下建议。词数控制在70—80个。

1.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上课要尽量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3.多做听说练习,尤其是要尝试听一些英语广播,如BBC的英语节目。

4.牢记一些英语语法规则。


正确答案:
First of all,you m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and take notes in class,and don't be afraid to speak English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s actively and lively. You must talk to your classmates in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ie. Especially you must try to listen to some English radio programs, for example, BBC and VOA. You must memorize some grammar rules They are also important in leaming English


材料一:“角的初步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2页] 材料二:“What’S the Matter,Mike? Part B”[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2 Part B Let’S learn(Pair work)] 材料三:“秋天的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2—47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
What'S the Matter,Mike? Part B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情绪单词:tired,angry,excited,happy,sad,bored。
2.能够听、说、读句型:How does Amy feel?/She’s tired.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3.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讲授新知:
1.教师在黑板上画“Sad face”。教师指着sad face问学生:Is it ahappy face?以此教学单词sad。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教师做出脸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教师可让同桌之间一人做表情,另一人画脸,请学生描述图如:He/She is happy/sad.(整堂课用happy face和sad faee评价学生的表现)
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教授其他单词:excited,tired,angry,bored。同时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利用课件2(Let’s learn)呈现本课Let’s learn部分,学生看图,听读音,跟读单词,教师或请学生叙述图片内容,例如:“Amy is very tired.“ZhangPeng feel sexcited”等。
学生根据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猜单词,教师适时鼓励,在学生猜词过程中,教师运用“Is she/he…?”“Does she/he feel…?”“How does she/he feel?’’等句型提问,以此来复习巩固所学形容词。
3.游戏:“谁来问我来答”
教师将简笔画头像分给各小组。拿到笔画的人有问必答,教师引导学生用“How do you feel?”“ Are you…?”“Do you feel…?”等句型来提问,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教师在其间巡视指导,帮助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活动之后请几组来做问答,检测活动效果。


材料一:“一分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1—33页] 材料二:“认识钟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5页] 材料三:“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58—63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课堂导入: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像)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竞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答案吧!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英语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25分)1. Please _ look at the blackboard. A. not B. dont to C. dontD. no 2. There _ any money on the floor. A. are B. is C. isnt D. arent 3. Let me help you _ the box. A. to finds B. to see C. lookD. find 4. I cant speak _ English. Whats that _ English?A. /, of B. in, in C. /, in D. the, / 5. Are Lily and Lucy in _ class? No, they are in _ classes. A. the same, the different B. a same, a differentC. same, different D. the same, different 6. Jim likes _ TV after school.A. watch B. watches C. to watch D. to see 7. The clothes are green. I want to _. A. colour it red B. colour it to red C. colour them red D. colour them to red 8. _ young man in a black shirt is _ good worker. A. The, the B. The, a C. An, a D. An, the 9. Its 7 oclock. Its time for _. A. get to school B. go to school C. school D. schools10. These books are Miss Lis. Please give _A. her tem B. them to her C. it to her D. her it. 11. Mr Smith is forty, but he _ very old. A. look B. looks like C. looks D. look like12. This isnt _ skirt. _ is on the clothes line.A.youYours B. his, His C. herHerD. my, Mine13. _ is your bike? The green one. A. Where B. Which C. What D. What colour14. Whos the girl _ green. Is she your sister?A. on B. in C. in the D. in a15. Tom and Jim are_ brothers. They all Mr. Greens sons and daughters.A. Lucys and Lily B. Lucys and Lilys C. Lucys and Lily D. Lucy and Lilys16. - Arent you a Young Pioneer? - _. A. No, I am B. Yes, Im not C. Yes, I am D. Yes, Im17. This is _ picture of _ Green family. A. a, a B. the, /C, a, the D. the, the 18. Can you see the bird _ the apple tree. A. on B. in C. down D. behind19. - Theres a football game in the afternoon. - _!A. SureB. Come on C. Great D. All right20. _ woman in red is Wu Huas mother. A. That B. a C. The D. An 21. - Whats the time. Please? - Its _. A. half to eightB. forty to nineC. thirty-five past seven D. five to five22. - What colour is your new coat?- Its _ orange. Its _ orange coat. A. the, the B. a, an C. /, a D. /, an 23. -Mr Wang, Im very _ to see you. - _ to meet you A. nice, GladB. fine, NiceC. glad, GladlyD. glad, Nice24. - Who is the girl over there? - I dont know. Lets _ him. A. to go and meet B. to go and to meet C. to go and meet D. go and meet 25. _ is my uncle. A. The man on the brown car B. The man in brown carC. The man in the brown car D. On the brown car man二完形填空(10分)Cinderella lives with a very mean (冷酷的) family. She has to do all the housework. She makes the beds. She does the dishes. She 26the meals. She even takes 27 the garbage (垃圾).One day the family goes to a 28 at the princes palace (皇宫). Cinderella is 29 . She says, “I want to go and dance, too! ”Suddenly a fairy princess comes and says, “I can 30 you. ” She gives Cinderella a party dress and a pair of glass 31 . Then she says, “Come home early. My magic ends at midnight. Im just learning this job. ”Cinderella goes to the party and 32 with the prince. She forgets about 33 . Then she sees a clock. It is almost midnight. Cinderella 34 home, but she loses one of her glass shoes on the way.The prince wants to marry Cinderella, but all he has is the glass shoe. Many women try on the shoe, but it doesnt fit. The prince 35 , “Everyone has such big feet!” Then one day, Cinderella tries it on, and it fits!The prince and Cinderella get married, and 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26. A. eatsB. cooksC. buysD. gives( )27. A. withB. upC. inD. out( )28. A. partyB. movieC. picnicD. concert( )29. A. happyB. sadC. excitedD. tired( )30. A. seeB. takeC. helpD. bring( )31. A. shoesB. hatsC. pantsD. gloves( )32. A. singsB. dancesC. playsD. talks( )33. A. clothesB. foodC. musicD. time( )34. A. goesB. walksC. runsD. gets( )35. A. thinksB. hopesC. findsD. knows三、用方框内单词适当形式填空(5分) lose , they our , woman, he ,child, some , get up, go ,not have , teach 36.They are those _ bags . 37.There arent _ pictures in the book. 38.Its time _ . 39.The keys of the door _.40. These sweaters are _. _ are on the chair.41. Sue and I are _ teach


材料一:“垂直与平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材料二:“四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1—63页]材料三:“平安回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18—2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四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课堂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师: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生:第一幅是春季,第二幅是夏季,第三幅是秋季,第四幅是冬季。我们从草芽、小鸟可以看出是春季;从荷叶、青蛙看出是夏季;从谷穗看出是秋季;从雪人看出是冬季。
师:这四幅有趣的图画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四季)齐读课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Please look up the new words in a d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dictionary


请教:2012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1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计算:(-2)100+(-2)101的是()

A 2100

B-1

C-2

D -2100

 


正确答案:D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l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
  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学生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让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在课堂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成语填空:千____ 万缕 锦____ 前程 牛郎____ 女 衣____还乡 ____ 入扣 花拳____腿
  讲述:这些成语都和丝或丝织品有关。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一)丝绸之路
  课件: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伴配乐诗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路,一直以来人们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关注更为密切。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历史上称为西域。今天进行的探究之旅活动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四种不同身份人员组成,即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他们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知识和丰富、合理的想象来完成本组的主题,准备好回答相关的提问。
  课件:荒漠、沙漠、绿洲、戈壁、草地、雪山。(先显示图片,待学生回答后在图片下方显示文字)
  旅游观光小组的同学说出以上所显示的景象名称,并即兴创作成一段简短的丝路风光的介绍,展示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当年徒步往来于丝路的商旅而言,路途不只是遥远,自然界的沙漠、戈壁和高山都是障碍。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中体会到行走丝绸之路的艰辛。考古小组的同学搜索学习网站揭开楼兰文明消失之谜。
  思考:新疆的楼兰古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目睹楼兰古城的辉煌,只能凭借残垣断壁去遐想。你认为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考古小组的同学回答,其他小组可作补充。对于学生联想到的环境遭到破坏、水源缺失、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结论应从思维的角度予以肯定。
  学生搜寻网站的专题找出科学考证的结论:人为地乱砍滥伐森林、无计划地滥用水源是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教师启发大家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谈谈自己从楼兰古城的消亡中得到启示,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科学治理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课件:胡萝卜、丝绸、中草药、西瓜、核桃、葡萄、瓷器、茶叶、铁农具。(图片、文字显示)
  提问:商人是要讲究经济效益的,如果你从中原出发,可以带以上哪些商品到西域才能盈利?在你归来的时候,你应该把西域的哪些物品销往中原才能赚到钱?
  商人小组的同学回答此题。
  讲述:在人类文化交流中,最普遍的是物产的交流。中国物产在古代大量外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同时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物产流入中国,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课件:佛教、基督教、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针灸。(图片、文字显示)
  提问:丝绸之路最初只是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作为商品交换,后来突破了经济范畴,在政治、外交、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在以上文化成就中,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哪些?世界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文化使者小组的同学回答此题。
  教师强调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四大发明的西传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中国文化在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也曾深刻地接受了外部文明的影响,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更新、发展。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人们对丝路畅通的兴奋,对遥远世界的向往,对丝绸之路带来的种种具体感受,成就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交流与开放盼精神,至今仍然存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与丝路有关的文章、歌曲、影视、社会活动等。
  视频“丝路集锦”: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片段、新丝路模特大赛片段、舞剧《丝路花雨》片段、歌曲《月牙泉》MTV片段、丝路旅游宣传片的片段。
  (二)张骞通西域
  导入:鲁迅说过,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丝绸之路造就了一批以果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丝路人物。其中开通丝绸之路的先驱是谁呢?
  多媒体播放动画短片《张骞“凿空”》。
  提问:片中有这样的情节,张骞在出使途中被匈奴人抓住,被迫在匈奴结婚生子,过了十几年,张骞抛妻弃子,逃离匈奴,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如果你是片中的那个孩子,你会恨你的父亲抛下你吗?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真诚表露自己的情感,教师启发学生学习张骞忠于祖国的献身精神和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
  思考: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为了寻找盟友夹击匈奴,屡遭坎坷,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抱恨而归,那么张骞此行岂不是劳而无功?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①张骞出使西域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汉朝从此才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开始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和空前繁荣。
  课堂小结:
  课件:报纸上有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道。(扫描制作)
  思考:通过重走丝绸之路活动的所见所闻和学习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凿空”之功,你认为丝绸之路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吗?如果你成为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你的理由以获得评审田的认可?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此题即是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学生回答无须面面俱到,说清思路即可,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延伸:
  课件: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铁路图。
  思考:丝绸之路在X-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l0900千米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所取代。丝绸之路已渐渐成为历史,虽然当地的人们依然行进在这条古路上,但同一条路已经不再具有原来的那种沟通世界的干线意义了。你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可以开发哪些新的价值呢?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奇思妙想,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如开发大西北、发展旅游资源:建立影视基地和博物馆、开发光能发电等合理化的建议教师应予以赞扬。
  作业布置:
  在网上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网站,以“丝路花絮”“丝路人物”“丝路风情”“丝路故事”等任一标题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相关考题:

考题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属于下面哪一部分内容?()A.数与代数B.图形与几何C.统计与概率D.综合与实践答案:C解析: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Topic 5: Buildings: Good to Use or Good to Look?  Questions for Reference:  1. Is there any building impressed you? Describe it.  2. What are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buildings designed as works of art?  3. Rec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 a building should serve its purpose rather than looking beautiful. What’s your view?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Rec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 a building should serve its purpose rather than looking beautiful, whether the architects should worry about buildings as works of art has become an issue of controversy. Before presenting my opinion, I would like to probe into both sides of the debate. Critics argue about the shortcomings of buildings designed as works of art. First of all, it needs a great sum of money to design beautiful buildings with extra decorations. Most people would like to have better infrastructures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rather than a better look. Secondly, the side effects brought by artistic designs also arouse people’s wide concern. They worry about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and they believe the steadiness is more essential. Last but not least, the appearance which is loved by the designers may not be accepted by everyon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screpant views. It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to settle a proposal satisfying everybody. Supporters also claim tha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benefits following the special architectures. For one thing, we can hand down our cultural heritages by constructions. If we fail to build up symbols of our tradition, our descendants may forget it someday. For another thing, it’s also a good way to enhance the embellishmen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a good image of the city could successfully attract the world’s attention and powder .the dweller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Also worth mentioning is that it can give us good feeling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people could work more efficiently and rest more comfortably. Generally speaking, both of their views are rational. But personally, I side with the latter one. Anyway, we don’t want to live in a world with the same buildings, the same colours and the same styles.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风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8和9的组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材料三:“1et’s read”(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8和9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1~9的数字卡片、圆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复习。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 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和9,了解8和9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聪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钓了8条鱼,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 是,爸爸让小聪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想知道小聪可能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8的分解与组成。(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你拿出8个圆片代表8条鱼,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2.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 3.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补充。 4.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8的组成与分解图。 5.引导学生讨论快速记忆8的组成的办法。 (1)师:我们怎样记8的组成最简便?你发现了什么小窍门? (2)同桌讨论8的分解规律及自己的记忆方法,互相说一说数的组成(可以用提问的形式)。 ①按顺序记。 ②看一个,记两个。 6.拍手游戏。 同桌合拍8下,并相应说出8的组成,如: 生1:我拍1。 生2:我拍7。 生1、2: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7.合作学习9的组成。 (1)如果把鱼再增加一条,你又会分吗?像刚才8的组成一样,动手摆9的组成,边摆边说,并把它记录下来。 (2)汇报9的组成,板书并找规律记忆。 (3)拍手游戏:同桌合拍9下,并相应说出9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游戏。师生举数字卡片合对9的组成,如: 师举1,生举8,师生说: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做几道练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你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了8和9的组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古诗两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认识人民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材料三:“电和我们的生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涵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民币的兑换关系以及简单的计算。 2.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课本上那三幅图画都发生了什么啊? 生1:买东西。 生2:存钱。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师:你们能列举出人民币都有哪些吗? 生1:1角、5角。 生2:1元、5元。 生3:10元、20元、50元、100元。 生4:1分、5分。 师:很好,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5:有硬币和纸币。 师:太好了,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吧。 (打开幻灯机出示各种人民币,对学生进行提问) (三)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师:好了,如果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的话,我们会怎样来给它们划分啊? 生:按元、角、分。 师:好的,那么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四)体验生活实际应用 师:不错。我们在课堂上来表演一个小的游戏好吗? 生:好。 (一个学生把准备好的“商品”摆放在桌子上,用一些卡片代表人民币,一个学生扮演销售员,另一个学生扮演买东西的人,分别进行演示)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用它可以购买东西,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解决困难。我们要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课堂练习 1.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2.填一填 3元=()角 50角=()元 8元=()角 70角=()元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请你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设计一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二、教学重点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②联想、想象。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三、课程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③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五、活动过程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②分小组交流: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⑦全班交流。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六、活动小结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七、学生习作(略)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答案: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小的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材料二:“10的加减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小小的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识记生字字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星星”和“月亮”形状的教具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小礼物,看看是什么字啊? 课件出示:船 1.教学生字“船” (1)读音 “船”字念起来有点难,谁能告诉大家读好它要注意什么?(翘舌,前鼻音) (2)字形字会读了,我们来记一记“船”的字形,记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偏旁! 这个是舟字旁,要注意的是,这里是一提,不出头!舟字旁,一二起!(齐读)现在谁有好方法来记住它呢?(“船”字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舟字旁,右上一个几,右下一个口)谁能给“船”字找找朋友呢?(轮船、小船、船夫、船桨) 设计意图:在教学“船”字时,先教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舟字旁,再让他们想想好的方法记住“船”字,这样降低了难度,关注了全体学生中的个别差异,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在教学中同时还渗透了“船”字的结构特点,为以后的识字、书写打好基础。 2.揭示课题 你们给“船”找了这么多好朋友,今天啊,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叫《小小的船》。小小的,多可爱啊!声音要轻一点,柔一点,念出它的可爱、小巧。谁愿意来念一念标题“小小的船”呀?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念标题。 设计意图:这里从读标题开始就让学生感受这首儿歌的基调,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整体感知 1.语言训练 (课件动画:小小的船)这只小巧、可人的船和我们刚才说的轮船可不一样,看看它是一只什么船啊?(月亮船)你们见过月亮船吗?(有/没有) 夜晚,静静的,星星们一闪一闪地说着悄悄话,天上挂着一弯小小的月儿,就像小船一样。所以我们叫它“月亮船”。 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香蕉、镰刀、眉毛) 我们见过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吗?(圆圆的、半圆的)圆圆的月亮像什么?(月饼、脸蛋) 月亮会不断变化的,从月牙到半月到满月,多美的月儿啊,多神奇的月亮船啊!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2.按要求自读课文 请小朋友翻开书本,读读这首儿歌。要求: (1)把生字娃娃圈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2)把生字娃娃读给同桌听一听,然后一起想想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3.生字词检查 (1)生字 谁会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领读) 瞧,顽皮的生字娃娃摘掉拼音帽子躲到星星里去了,谁能叫对它们的名字?(指名读或学生主动读) 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几颗最亮的星星?(记字形) (2)词语 跟这些闪闪的星星打完招呼了,谁有自信念好这些词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加上动作表演着读,先自己试一试,谁来挑战一下? 设计意图:这里检查从带拼音生字到去拼音生字再到词语,难度逐步增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念词语时不断渗透本首儿歌的基调,为下面的朗读打好基础。 (三)指导朗读 1.语言训练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这是一只小小月亮船?(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尖的)这么可爱的小船,你们喜欢吗?(喜欢) 那就带着喜欢的口气读一读,让听着的人都喜欢上它!(自由读) 你们读得可真美,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月亮船,我的脚变长了,我感觉我正坐在船上呢! 这么漂亮的船你们想坐坐吗?(想) 2.配乐想象 看红红已经坐在月亮船上了,她说,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想上来和我一起坐吗?(想)想的小朋友请起立,闭上眼睛,脚轻轻地抬一下,你们已经登上月亮船了,闭着眼睛,听着音乐,想象着你们正快乐地坐在月亮船上,摇啊摇啊!星星在你们身边跳舞,跟你们说着悄悄话!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像什么?看见了蓝蓝的天空像什么?看见() 设计意图:配乐想象,沟起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3.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带着你的感受朗读这首儿歌。 4.唱演课文 这首儿歌不仅能朗读还可以唱呢!(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同学们站起来,拿着“星星”、“月亮”跟唱儿歌《小小的船》。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感受月亮船的美丽,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儿歌,学会了生字娃娃,知道了月亮像小船) (五)指导书写 哦,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我可真高兴,最后让我们把四个汉字宝宝带回家吧!教学写字:见白田电 “见”字写起来要注意什么?(田字格的位置,笔画顺序,竖弯钩的写法,范写,书空)课件出示:白田电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都有一个扁扁的日,扁日要上宽下略窄,笔画顺序,范写,书空), 设计意图:这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让他们从观察中找出相同点,有助于他们书写到位。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请你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设计一则教学设计。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二、教学重点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②联想、想象。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三、课程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③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五、活动过程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②分小组交流: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⑦全班交流。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六、活动小结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七、学生习作(略)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