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率智商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提出,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A、比内-西蒙B、卡特尔C、施太伦D、高尔登

比率智商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提出,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

  • A、比内-西蒙
  • B、卡特尔
  • C、施太伦
  • D、高尔登

相关考题:

在比内一西蒙1908年的智力量表中首次使用了()的概念。 A、智力年龄B、智力商数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

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 )与实足年龄之比。A.实足年龄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D.智力商数

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 )与实足年龄之比。 (A)生理年龄 (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 (D)智力商数

比率智商(IQ)是( )与实足年龄之比A. 生理年龄B. 真实年龄C. 心理年龄D. 智力商数

比率智商(IQ)是()与实足年龄之比。(2009-05)A:生理年龄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D:智力商数

比率智商IQ是( )与实足年龄之比。A.智力商数B.实足年龄C.心理年龄D.真实年龄

关于离差智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B.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所得的商数C.被试者成绩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D.被试者成绩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1960年版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表示测验成绩。A.智力年龄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D.智力商数

1960年版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采用( )表示测验成绩。(A)智力年龄 (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 (D)智力商数

比奈在1908年修订的智力量表中使用了()的概念A智力单位B智力商数C离差智商D比率智商E比率商数

1960年版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表示测验成绩。A、智力年龄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D、智力商数

提出智力商数的心理学家是()。A、格赛尔B、皮亚杰C、比纳和西蒙D、推孟

"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中正式引用了智力商数并加以改进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A、比内-西蒙B、卡特尔C、施太伦D、推孟

()首先采用了心理年龄或称智力年龄的概念,简称心龄或智龄。A、比内-西蒙B、卡特尔C、达尔文D、高尔登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使用()代替比率智商A、智力年龄B、实际年龄C、离差智商D、情绪智力商数

智商是()除以()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A、智力年龄,实足年龄B、智力年龄,心理年龄C、心理年龄,生理年龄D、心理年龄,实际年龄

单选题比奈在1908年修订的智力量表中使用了()的概念A智力单位B智力商数C离差智商D比率智商E比率商数

单选题提出智力商数的心理学家是()。A格赛尔B皮亚杰C比纳和西蒙D推孟

单选题"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中正式引用了智力商数并加以改进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A比内-西蒙B卡特尔C施太伦D推孟

单选题1960年版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表示测验成绩。A智力年龄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D智力商数

单选题离差智商的含义是(  )。(2004年12月三级真题)A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B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所得的商数C受测者成绩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D受测者成绩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单选题在比内一西蒙1908年的智力量表中首次使用了()的概念。A智力年龄B智力商数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

单选题比率智商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提出,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A比内-西蒙B卡特尔C施太伦D高尔登

单选题下列关于离差智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B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所得的商数C受测者成绩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D受测者成绩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单选题智商是()除以()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A智力年龄,实足年龄B智力年龄,心理年龄C心理年龄,生理年龄D心理年龄,实际年龄

单选题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与实足年龄之比。A生理年龄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D智力商数

单选题正式在测验中引用“智力商数”这一概念的是( )A施太伦B韦克斯勒C推孟D比内E卡特尔